标签:
烦恼宇宙有为法菩萨极乐世界 |
分类: 04归依三宝 |
E4 成德殊胜
F1 自利德
究竟一乘(chéng)至于彼岸。决断疑网,慧由心出。于佛教(jiào)法,该罗无外。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净,超踰(yú)日月,清白之法具足圆满。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犹如大地,净秽好恶(è)无异心故;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薪故;犹如大风,行(xíng)诸世界,无障碍故;犹如虚空(kōng),于一切有,无所著(zhuó)故;犹如莲华(huā),于诸世间无染污故;
G1 初摄善胜
H1 究竟一乘
乘是行用,行能运通,故名为乘。随化多乘,就实不殊,是以言一。我们经常听到五乘,三乘,二乘,一乘,乘就是运载工具的意思,佛祖观机逗教,所以对不同根性的众生从不同的层次,所以看上去好像是多种,其实本质上只有一种,那就是佛乘。慧远大师从4个方面解释为什么叫究竟一乘。
I1 简别名一
如来于彼三藏教中。随化分三。求声闻者。为说四谛。求缘觉者。为说因缘。求大乘者。为说六度。宣说菩萨三阿僧祇。修行有漏六波罗蜜。于最后生一身之中。断结成佛。简别彼三。是以言一。
对于声闻根性的众生,佛祖就用苦集灭道四圣谛来接引;对于缘觉根性的众生,佛祖就用十二因缘来接引;对于大乘根性的众生,就用六度波罗蜜来接引,说菩萨在三大阿僧祇劫当中,修行六波罗蜜,在最后一生当中,断除四十一分无明结使,圆成佛果。极乐世界的菩萨,直接是在阿弥陀佛果地的基础上展开修行,所以不需要说三乘,直接就是一乘,一生成佛。
I2 破别名一
如来随化宣说三乘。世人定执以为真实。破别彼三。是以言一。故经说言。唯一是实。余悉非真。犹如化城。非真息处。
佛祖随众生的根性度化,所以宣说三乘,但是有些世人心量小,以为这就是真实的。现在佛祖告诉大家,只有一乘是真实的,其他的只是化城而已,不是真正可以休息的地方。就好比学生念书一样,很多高中老师就会说,你们现在拼命读,考上大学你们就轻松了,也不白费这12年的辛苦。
其实呢,对于真正的好学生,考上好大学之后,比如考上北大、清华之后,发现自己不懂的太多了,4年要更加要拼命才行。
大学读完之后,在某些领域来说,比如数学系,你在本科阶段学的都是几百年前的古董知识,老师说你还得读研究生,你一想也对,那还是读3年研究生吧。等研究生读完,老师说你要做出点成绩,至少要读博士。于是你咬咬牙,再读2年博士。等你博士毕业之后,你发现自己30岁不到,居然已经读了21年书,如果一开始就说要读21年,估计很多人直接在地上打滚耍赖,打死也不去读。
I3 会别名一
如来根本分一为三。会之归本。是以言一。如胜鬘说
佛祖把一乘分成三乘来说,会集起来,归本溯源,其实就是一乘。
I4 无别名一
就实论实。由来无别。故名为一。
从实际来说,三乘其实没有差别,都是为成佛做准备,所以叫做一乘。
H2 至于彼岸
极乐世界的菩萨,在阿弥陀佛的教导下,沿着究竟一乘,就能顺利到达无上彼岸。
H3 证知
除妄显真,名断疑网;真解发中,名慧心出。
通过修行,断除疑网,除灭妄心,显露真心,发出胜解,这个叫做慧由心出。
H4 教知
于佛教法,该罗无外。这是说教知,通过广学多闻,深入经藏,对于佛法,穷解无余。
证和教是一对。
H5 定慧等持
智慧如海,这是说智慧深广。
三昧如山,这是说禅定高胜。
慧光明净,超逾日月,这是说智慧明了。
清白之法,具足圆满,犹如雪山,这是说禅定清净。
G2 明离过胜
照诸功德,等一净故;犹如大地,净秽好恶(è)无异心故;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薪故;犹如大风,行(xíng)诸世界,无障碍故;犹如虚空(kōng),于一切有,无所著(zhuó)故;犹如莲华(huā),于诸世间,无染污故。
前面说的是菩萨们众善奉行,这里是说诸恶莫作。
H1 菩萨们的各种功德都是一样的清净,所以叫做等一净。
H2 用六个比喻来形容菩萨的功德清净。
I1 犹如大地
大地对一切万物都不嫌弃,对洁净的、污秽的、好的、恶的,都愿意承载。
I2 犹如净水
净水能够洗除尘劳,洗掉各种垢染。
I3 犹如火王
如同火中之王,能够烧灭一切烦恼。
I4 犹如大风
如同星际中最强大的随岚风,能够在宇宙中通行无碍。
I5 犹如虚空
对一切有为法,都无所贪著。
I6 犹如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在欲而无欲,居尘不染尘。
这6个比喻,我们可以用来仰慕菩萨,我们现在能学多少算多少,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先去极乐世界,去了极乐世界,这些我们迟早都能修到,如果我们不去极乐世界,那么即便你现在发心很大,但是估计用不了几世就可能会退转,那就非常可惜了。
经文出自:
乾隆大藏经大乘宝积部·第0024部
佛说无量寿经二卷
曹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