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行精进和懒惰的结果有何不同?

(2015-07-17 09:30:00)
标签:

佛学

杂谈

窳惰子难陀见佛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唯有一子。名曰难陀。甚为窳惰。常喜睡眠。不肯行坐。然极聪慧。与众超绝。于寝卧中。听采经论。无不博达其中义味。时父长者见子聪明善解经论。作是念言。我今当请富兰那等外道六师。来至家中。令教我子。

有一天,佛祖在给孤独园,舍卫城有一位大富豪,只有一个儿子,名叫难陀,非常懒惰,整天都喜欢睡觉。但是却非常得聪明,远胜常人。

他躺在床上,听别人演说经论,无不精通其中的含义。

当时,父亲见到儿子这么聪明,心想:我应当去请外道六师过来教我儿子。

作是念已。设诸肴膳。寻即请呼。饭食已讫。白六师言。我唯一子甚为窳惰。眠不肯起。唯愿大师。为我教诏。令修家业及以经论。时六师等即共相将。往到子所。而卧不起。况复为其请命敷坐。时父长者见子如是。以手榰颊。甚用苦恼忧愁不乐。

于是,他就请六师过来吃饭,然后对他们说:我有一个儿子非常懒惰,整天睡眠,不肯起床。希望大师为我教导他,让他学习经论,料理家业。

于是六师就来到那位儿子面前,但是他还是躺在床上不起来,更不用说给六师行礼请他们就座了。

当时父亲见到儿子这么不懂礼貌,非常地闹心。

尔时世尊常以大悲。昼夜六时观察众生。谁受苦恼。辄往至彼。为其说法。使令开解。即便见彼长者。为子所恼扶颊而坐。将诸比丘来至其家。于时窳子。忽然惊起。为佛敷坐。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种种说法。呵责窳惰多诸过咎。寻自悔责。深生信敬。

那时,佛祖常以大悲心,昼夜观察众生,看看谁在烦恼,就去到对方面前,为他说法,让他开解。

佛祖见到长者因为这个懒惰儿子而烦恼,手托着下巴正在发愁,于是就带领比丘来到长者家。

当时那位懒惰儿子忽然从床上惊起,估计是善神在提醒他吧,他赶紧起来为佛祖准备座位,礼拜佛祖,坐在一边。佛祖为他说法,呵责懒惰懈怠的种种过失。

于是这位儿子就非常自责,并且深深地生出信心和恭敬心。

佛便授其一栴檀杖。与彼窳子。汝今若能于精勤中。少加用心。扣打此杖。所出音声甚可爱乐。闻此声已。能见地中所有伏藏。时窳惰子。寻即取杖。扣打出声。皆悉得见地中伏藏。喜不自胜。而作是念。我今于此精勤之中。少许用心。尚能获得如是大利况复勤加役身出力。于将来世。必获无上大利益事。我今当就勤加役力入海采宝。作是念已。即便唱令。告众人言。谁欲入海采大珍宝。我为商主。众人竞集共作要誓。入于大海。各获珍宝。皆安隐还。

佛祖送给这位懒惰的小伙子一根旃檀杖,告诉他:你如果能够稍微精进勤奋一点,你敲打这根木棍,发出的声音非常美妙,你听到这个声音,就能见到埋在地里面的宝藏。

当时懒惰的小伙子马上就去试验,发现真的见到地里面的宝藏了,于是非常欢喜。

他心想:我现在只用了一点点努力,就能得到这么大的利益。如果我全力以赴,那以后就能获得无上大利啊。我现在应当努力奋斗,下海寻宝。

于是他就召集大家:我准备做商主,下海寻宝,有谁想要报名参加的,抓紧时间啦。很多人争着报名,他们入海满载而归。

设诸肴膳请佛及僧。供养讫已。佛即为其种种说法。心开意解。即便以身五体投地。发大誓愿。以此供养善根功德。使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令使涅槃。

回来之后,设宴供养佛祖和众僧,然后佛祖为他说法,他心开意解,于是五体投地,发大誓愿:以此功德,愿成佛道,普度众生。

发是愿已。佛便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尔时阿难前白佛言。如来尊重。不妄有笑。以何因缘。今者微笑。唯愿世尊。敷演解说。佛告阿难。汝今世见是窳惰子入海采宝设诸肴膳供养我不。阿难白言。唯然已见。此窳惰子。于未来世。过三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精进力。过度众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祖为他授记:三大阿僧祇劫之后,当得做佛,佛号精进力。

这位小懒虫,被佛祖教化之后,知道了精进的巨大利益,马上就脱胎换骨了,以后成佛都叫精进力。我们精进群的师兄,也应当知道精进是多么重要啊。

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些内容,供大家参考:

能持净戒名比丘,能观空名行定人,一心常勤精进者,是名真实行道人。

我们精进群的师兄,念佛持咒,求生极乐,精进不懈,这样就是真实的行道人,一定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

  复次,精进法,是一切诸善之根本,能出生一切诸道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小利!如毗尼中说:一切诸善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精进不放逸生。

  复次,精进能动发先世福德,如雨润种,能令必生;此亦如是,虽有先世福德因缘,若无精进则不能生;乃至今世利,尚不能得,何况佛道?

精进是一切诸善的根本,能够生出一切诸法,乃至成佛,何况世间小利啊。

精进能够触发前世福德,就好像雨水滋润种子,让这颗种子可以早日发芽;精进也是一样,虽然你前世种了福德因缘,但是如果不精进,就不容易发芽,乃至世俗利益都不容易得到,更不用说成佛了。

经文出自:西土圣贤撰集·第1317部

撰集百缘经十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修行精进和懒惰的结果有何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