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佛祖长者舍利善果杂谈 |
分类: 03深信因果 |
苏曼女十子缘品第六十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须达长者。末下小女。字曰苏曼。面首端正。容貌最妙。其父怜爱。特于诸子。若游行时。每将共去。于是长者。将至佛所。其女见佛。情倍欣踊。愿得好香。涂佛住室。斯女手中。有宾婆果。佛从索之。奉教便与。佛寻于上。书香种稷。还以与之。
有一天,佛祖在给孤独园,当时须达多长者的小女儿,名叫苏曼,端庄貌美,须达多长者非常怜爱她,超过其他子女。须达多长者外出的时候,常常带着苏曼一起去。
有一次长者带着苏曼去见佛,苏曼见到佛祖,非常欢喜,发愿要用好香来涂在佛祖的房间里。
苏曼手中有一颗宾婆果,佛找苏曼要这颗宾婆果,苏曼把果子献给佛祖,佛祖在上面书香种稷,然后还给了苏曼。
女共其父。还归城里。便行推买种种妙香。如佛所须。持诣祇洹。躬自捣磨。日日如是。于时持叉尸利国王。遣其一儿。使到舍卫。初适他土广行观看。渐渐展转。复至精舍。见苏曼女在中磨香。爱其姿容。欲得为妻。
苏曼跟着父亲回城之后,就购买各种妙香,根据佛祖的需要,拿到给孤独园,亲自捣磨香料,供养佛祖,每天都如此。
当时,特叉尸利国的国王,派遣一位王子出使舍卫城。他第一次来到憍萨罗国,于是到处看风景,逐渐来到了给孤独园,见到苏曼女在里面磨香,一见倾心,希望娶苏曼为妻。
即往入城。启波斯匿王。云有此女。可适我意。愿王见赐。勿违我志。王问之曰。是谁家女。答言。是须达许。王言。卿自从索。吾不能知。复重启王。王若相听。当自求之。王言可尔。彼国王儿。发遣子弟。车乘众物。先归本国。唯留一象及己在后。往至祇洹。搏苏曼女。累骑而去。
王子就进城启禀波斯匿王,说有这样一位女子,自己非常喜爱,希望国王赐给他做妻子。
国王问是谁家的女儿啊?王子说:是须达多家的女儿。国王说:那你自己去找须达多提亲。我不能干涉这个事情。王子说:如果大王批准了,我就自己去求。国王说:好的。
那位王子就让其他人先回国,自己留下一头象在最后面,然后他乘象去到给孤独园,抱起苏曼,骑上大象就跑了。须达多长者的爱女被抢走了。
须达闻之。遣人追逐。象走驶速。不能及逮。即达本土。便用为妇。后遂怀妊。生卵十枚。卵后开敷。有十男儿。形貌姝好。与人有异。年遂长大。勇健非凡。然喜畋猎。伤害物命。其母矜愍。教使莫尔。诸子白母。射猎之事。最为快乐。母今相遮。将为见憎。
须达多听说之后,赶紧派人去追,但是象跑得快,没有追上。
王子把苏曼抢到特叉尸利,就娶她为妻。后来怀孕了,生了十枚卵,后来卵打开了,里面有十个男孩,长得很漂亮。逐渐长大之后,非常勇健。
但是这十个儿子喜欢打猎,喜欢伤害其他生命。苏曼怜悯他们,就教育他们:不要伤害那些小动物啊。儿子们说:打猎最好玩了,妈妈不让我们去打猎,是不是不喜欢我们啊?
母复告言。吾爱汝等。是以因制。若当憎汝。终无此言。所以者何。夫杀生之罪。当入地狱。受诸苦恼。数千万岁。常为鹿头羊头兔头诸禽兽头阿傍狱卒之所猎射。无央数岁。虽思解脱。其何由乎。诸子白母。如母所说。为自出心。从他边闻。母复告言。吾昔从佛。闻如此事。
苏曼说:忠言逆耳,我正是因为爱你们,才会制止你们做坏事啊。如果我恨你们,那就不会说这些话了。为什么呢?杀生的罪过很重,来世要下地狱,经过千万年,受各种苦恼,经常被鹿头、羊头、兔头、诸禽兽头的狱卒所射杀,虽然想要逃脱,但是却没有办法解脱啊。
儿子们问:母亲说的内容,是自己想的,还是别人说的啊?苏曼说:我是以前从佛祖那里听说这个事情。
儿复问母。佛者何人。幸愿具宣。母告诸子。卿不闻乎。迦维罗卫净饭王子。形相炳着。应为圣王。厌老病死。出家学道。愿行成就。得无上果。巨身丈六。相好无比。三明六通。遐鉴无外。前知无穷。却知无极。观知三世。如掌中珠。诸子闻之。心内欣然。因更问母。佛今近远。为可见不。母便答言。今在舍卫。诸子启母。求往觐佛。母即听之。
儿子们问苏曼:佛是什么人啊?请母亲为我们介绍一下吧。
苏曼说:你们没听过吗?佛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相好庄严,本来应当做转轮圣王的,后来厌倦生老病死,出家学道,证了无上佛果。身高一长六,相好无比,具足三明六通,对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的一切事情了如指掌。
儿子们听了之后,非常向往,就问母亲:佛祖目前在哪里啊?能不能见到佛啊?苏曼说:目前在舍卫城。儿子们说:我们想去拜见佛祖啊。苏曼同意了。
诸子同时。共诣舍卫。其祖须达。见之情悦。倍加爱念。将至祇洹。奉觐如来。诸子见佛。姿好形貌。踰前所闻。数千万倍。五情欣喜。不能自胜。佛因随宜。为说妙法。十人俱时。得法眼净。便复白佛。求索出家。佛问之曰。汝父母听不。答言未咨。佛言。父母未听。不得染化。须达复言。斯是我孙。我得自在。我今放之。于理亦可。佛便允然。听使为道。须发自落。法衣在身。便成沙门。精勤大业。尽得罗汉。
十个儿子就一起去舍卫城,先去拜见外公须达多长者。外公见了非常高兴,非常爱护他们。于是带他们去给孤独园拜见佛祖。他们见到佛祖之后,发现比母亲描述的还要殊胜千万倍,于是非常欢喜。
佛祖也观机逗教,为他们演说妙法。世人当时都得了法眼净。于是就要求出家。
佛祖问:你们的父母有没有同意你们出家呢?十人说:还没有请示父母。佛祖说:父母如果没有批准,那就不能批准你们出家。
这个时候,须达多长者说:这是我的外孙,我可以做主,我同意他们出家,从道理上也可以说得通。
于是佛祖就批准了,同意十人出家。于是他们须发自落,袈裟著身,成了沙门,精进修行,很快就证了阿罗汉。
斯十比丘。甚相钦敬。行则俱进。住在同处国中人民。莫不宗戴。阿难白佛。此十比丘。有何福庆。生在贵家。容貌奇特。遭值世尊。尽于苦际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尸佛。出现于世。教化毕讫。而般涅槃。分布舍利。起无量塔。时有一塔。朽故崩坏。有一老母。而修治之。
这十位比丘,相互尊重,同行同止,步调一致。国中人民都非常爱戴他们。
阿难尊者对佛祖说:这十位比丘前世种了什么福,能够生在富贵人家,容貌殊胜,而且能够遇到佛祖,证果了脱生死?
佛祖告诉阿难尊者:过去91小劫的时候,有一位毗婆尸佛出世,教化众生任务完成之后,就涅槃了,舍利分散在人间,起了无数佛塔来供养。当时有一座舍利塔腐朽败坏了,有一位老妈妈就发心修补佛塔。
有年少十人。偶行睹见。问老母曰。何所施为。老母语言。斯是尊塔。功德弥弘。是以修补。欲望善果。年少欢喜。助共兴功。所作已竟。誓为母子。其十年少。愿共同生。从是已来。九十一劫。天上人中。恒为俱生。受福快乐。
当时有十位年轻人,偶然见到这位老婆婆修补佛塔,就问她:这是干什么啊?老婆婆说:这是世尊的舍利塔,功德巨大,所以来修补,希望以后得到善果。
少年都非常欢喜,于是就过来帮忙,最后顺利完工了,他们发愿要做老婆婆的儿子,而且十人要同时出生。
从那以来,91小劫当中,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都一起出生,享受福报快乐。
常有三事。胜于余人。一者形体端正。二者众所敬爱。三者恒得长寿。经尔许时。不堕三涂。今遇我世。沐浴清化。诸尘垢尽。咸逮应真。欲知尔时老母者。今苏曼女是。尔时十年少者。今十罗汉是。佛说此时。其在大会。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发大乘意逮不退者。信受佛语。欢喜奉行。
经常有三个方面远胜常人:
1 形体端正;
2 众人敬爱;
3 都能长寿。
从那以后,从来没有堕入三涂恶道,现在遇到释迦牟尼佛出世,快速证得阿罗汉。
当时的老婆婆,就是苏曼女,当时的十位少年,就是现在这十位罗汉。
佛祖说的时候,与会大众有些证了初果乃至四果,有些发了无上菩提心,有的住于不退转地。大家都信受佛语。欢喜奉行。
经文出自:乾隆大藏经西土圣贤撰集·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十三卷元魏沙门慧觉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