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菩萨宝珠海水众生杂谈 |
分类: 05信心坚固 |
是时海中。有诸龙辈。自共议言。我曹海中。唯此三珠。其德甚大。难有般比。此人皆能。索得持去。可惜此宝。当还摄取。言议已竟。密解持去。
当时,三位龙王虽然舍得宝珠,但是其他的龙有些舍不得,于是就相互商议:这三颗宝珠,是我们的镇海之宝,这个人把三颗宝珠一锅端了,真是可惜啊。我们应当想办法取回来。于是,他们就趁菩萨睡着了,把宝珠悄悄的拿走了。
菩萨眠觉。看珠不在。即自思惟。此中无人。必是海龙。持我宝去。我为此珠。经涉遐崄。今垂还国满我所愿。虽取我珠。吾终不放。会当尽力抒此海水。誓心克志。毕命于此。若不得珠。终不空归。思惟已定。即行海边。得一龟甲。两手捉持。方欲抒海。
菩萨睡醒之后,发现宝珠不见了,心想,附近没有人,一定是海里的龙把宝珠拿走了。我为了这个宝珠,历尽艰险,好不容易得到宝珠,现在要回国满足我普济众生的大愿了,却被他们拿走了。这可不行,我要把海水舀干,找回宝珠。即便是死在这里,如果找不回宝珠,我就不回去。
打定主意之后,菩萨就走到海边,找到一个工具,什么工具呢?一个乌龟壳。菩萨双手拿着这个乌龟壳,准备去舀海水,这是准备把海水舀干,找回宝珠。
海神知意。来问之曰。海水深广。三百三十六万里。正使一切人民之类。尽来共杼。不能使减。况汝一身。而欲办此。菩萨答言。若人至心。欲有所作。事无不办。我得此宝。当用饶益一切群生。以此功德。用求佛道。我心不懈。何以不能。
海神知道他的心意,于是就过来问他:海水很深啊,有84000由旬那么深,也就是168万公里那么深,即便是所有的人民都过来舀海水,也不能让海水减少一寸呢。何况你一个人,这么能舀干海水呢?
菩萨说:如果一个人心意非常坚固,希望做成一件事情,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啊。我得到如意宝珠,准备用来利益一切众生,用这个功德来求出佛道,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意精进不懈,何愁不能舀干海水呢?
是时首陀会天。遥见菩萨。一身一意。独执勤劳。欲用充济安乐一切我曹云何不往佐助。展转相语。来至其所。菩萨下器。一切诸天。尽以天衣。同弇水中。菩萨出器。诸天举衣。弃着余处。一反抒海。减四十里。二反抒之。减八十里。三反抒之。减百二十里。
当时,首陀会天,也就是净居天,这里的都是三果圣人了,见到菩萨独自一人,意志坚定地努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众生谋福利,大家都说:菩萨这样真是让人感动,我们为什么不去帮助他呢?于是大家辗转相告,一同来到菩萨面前帮助他。当然了,菩萨估计看不见净居天的圣人。
菩萨用那个乌龟壳放进海里面的时候,诸天就用天衣去海里面吸水;菩萨把乌龟壳从海里面舀水出来的时候,诸天就同步把衣服从海里面拿出来,把海水扔到其他地方。
就这样,菩萨舀一次海水,大海就减少1由旬;舀两次,海水就减少2由旬;舀三次,就减少3由旬。这个就叫做自助者天助。这样的话,估计用不了多久,菩萨舀84000次,84000由旬的海水就会被舀干了。
其龙惶怖。来到其所。语言止止。更莫抒海。菩萨寻休。龙来问言。汝求此宝。用作何等。菩萨答言。欲用给济一切众生。龙复问言。如汝言者。我曹海中众生甚多。何以不与。必欲得去。菩萨答言。海中之类亦是众生。然无剧苦。如阎浮提人民之类。为钱财故。杀害欺诳。作十不善。死堕三途。我以人类。解于法化。故来索宝。先充所乏。后以十善。而劝诲之。
这下那些龙就害怕了,来到菩萨面前,说:停下,停下,不要再舀海水了。菩萨就暂时停了下来,龙过来问:你要那个宝珠准备做什么啊?菩萨说:我准备用来普济一切众生啊。
龙说:既然这样,我们海里的众生也是众生啊,而且数量非常多,你为什么不顾及海里的众生,为什么一定要把宝珠拿走呢?菩萨说:海中的众生当然也是众生啊,但是呢,海里的众生没有陆地上的众生那样剧烈的痛苦啊。
你看阎浮提的人民,为了钱财,不惜杀生、欺诳,做十种恶业:杀、盗、淫、恶口、两舌、绮语、妄语、贪、嗔、痴,他们死后就会堕入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因为人类容易理解佛法,容易被教化,所以来求这个如意宝珠,先让人们丰衣足食,然后再用十善来劝导大家不要干坏事啊。
古人说;仓禀足而知礼仪。人民经济富裕,安居乐业之后,不必因为迫于生计而去铤而走险的时候,相对容易接受教化,相对容易弃恶向善。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物质文明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个时期,是发展精神文明的黄金时期。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时期,可以亲身见证佛法的再次昌明。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喜欢用过高的标准去苛求其他人,所以就容易走弯路。举个小例子:见到乞丐,是否应该给钱呢?这种情况,不同人有不同的处理。
1
2
3
4
5
龙闻其语。出珠还之。尔时海神。见其精进强力所作。即作誓言。汝今如是。精进不休。必成佛道。我愿为作精进弟子。菩萨得珠。复更飞去。到便先问入海同伴贾客。即下在地。同伴见之。惊喜无量。皆共叹言。甚奇甚特。
龙听到菩萨的解释,也被菩萨的慈悲心感动了,所以把宝珠还给了菩萨。当时的海神,见到菩萨一心求佛道,非常精进,于是发愿说:您这样精进修行,一定会成佛啊。那个时候,我愿意做您的精进弟子。
以前分享过大智度论里面的故事,说释迦牟尼佛本来要到弥勒佛后面才成佛,因为修行精进,所以提前到弥勒佛之前成佛了。
我们精进群,也要学习菩萨这种精进修行的精神,不要虎头蛇尾。我们精进群就好像一艘船一样,精进群的师兄已经上了这艘船,只要坚持下去,念佛持咒,求生极乐,一门深入,精进修行,每天完成功课,将来大家一定可以如愿往生极乐世界。
经文出自:乾隆大藏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