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历史印光大师布施精进群 |
分类: 02佛法初机 |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不坚。后还追悔。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先虽富乐。后还贫苦。是名先乐后苦。
34
如果有众生,被别人劝说,高高兴兴的去布施。但是呢,他布施的心意不坚固,以后又追悔了,说不应该布施那么多啊。
因为这个因缘,他投胎做人的时候,因为欢喜布施的缘故,所以前半辈子很富有;因为追悔的缘故,所以下半辈子变得贫穷。
这个叫做先乐后苦。
就好比那些末代皇帝,比如南唐的李煜,前半生锦衣玉食,生长在皇宫,24岁就做了皇帝,38岁之后却做了俘虏。
宋徽宗,宋钦宗,都是类似的先乐后苦。
有些人喜欢读历史书,本来也没什么大问题,问题是,有些人的视野不够开阔,往往只能看个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所以经常读得义愤填膺。
你如果能站在亿万年的高度来读历史,站在亿万劫的高度来读历史,站在因果律的高度来读历史,那你自然就不会去做愤青了。
我们读历史,应当读什么呢?
应当读出因果的味道。如果你读不出因果的味道,还不如不要读历史。
印光大师曾经提到一篇“二十四史感应录”,或者叫做“历史感应统纪”,可惜末学没有找到文字版本。
复有业初苦后乐。若有众生。为人劝导。挽仰少施。施已欢喜。心无吝悔。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富乐。是名初苦后乐。
35
如果有众生,刚开始大约是比较吝啬的,经过善知识的劝说引导,勉强布施了一点,布施之后呢,却很欢喜,心里没有吝啬追悔的念头。因为这个因缘,他投胎做人的时候,刚开始很贫穷,后来呢,变成了大富大贵。这个叫做先苦后乐。
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大家劝人布施,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呢,一定要注意观机逗教,不要让别人事后追悔。
比方说,这个人的承受能力可能只愿意捐100块钱,你就不要去游说别人,捐多点啦,捐个1000块啦。结果呢,这个人碍于面子,勉强捐了1000块,事后却很心疼,很后悔,那就不好了。
比如我们的精进群普济功德会,我们千万不要去劝说单个人一定要捐多少钱,多少都没问题,1元不为少,百万不为多,只要你捐得欢喜,不追悔就很好,我们都随喜赞叹。
复有业初苦后苦。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乃至不能少行惠施。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贫苦。是名初苦后苦。
36
这种人也是很多的,但是基本上都没有名气。
有一位出名的,叫做杜甫。
这里又要劳烦杜老先生,不是贬低他,而是感谢他,感谢他奉献自己的一生,给大家一个例子,让大家对先苦后苦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杜甫跟王维同时代,比王维小12岁左右,现在的名气或许比王维还要大,但是杜甫在世的时候,那跟王维是没法相提并论的。
没办法,人家王维佛缘比杜甫要深厚得多,最后走得也比较洒脱。
不信佛,诗写得再好也没什么大用处。
王维天性至孝,事奉母亲崔氏,以“孝”闻名当时,其母笃信佛法,守持斋戒,修习禅定,王维便在蓝田营建一座山庄,供给母亲专心修行,到了其母过世之后,为报答慈母恩德,便布施山庄,兴建佛寺。
王维与其弟王缙,都有过人的才智,兄弟友爱,情义深厚,为当时许多名士所称赞。兄弟俩得力于母教影响,都信奉佛法,平居布衣粗食,生活简朴。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王维是佛二代,或许是佛三代,佛四代都不一定。
笃信佛法的家庭,往往能招感有福慧的子女来投胎,至于这个子女过来之后能不能弘扬佛法,那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希望精进群的师兄都能招感王维这样的孝子佛二代过来投胎。
王维临终时,也是预知时至的,还是很不错的。
其妻去世以后,王维终身不再娶,三十年中,过独身生活,专志修行。
到了临命终时,自知时至,当时因其弟王缙居住凤翔,王维便索取笔来,写信与他告别,又写信给平生亲戚好友,一一辞别,信中谆谆劝勉鼓励亲友,要信奉佛法,修持心性,以求了脱,慈悲心志,流露其间,书写完毕,便舍笔安详而逝。
按照佛弟子的眼光来看,王维算得上是初乐后乐。
复有业初乐后乐。若有众生。近善知识。劝令行施。便生欢喜。坚修施业。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富乐。后亦富乐。
37
先乐后乐的典型代表就是乾隆皇帝。
这位乾隆皇帝,那可就不是佛二代这么简单了,追溯上去,要从皇太极的皇后孝庄皇后开始,就深信佛法,就算是佛一代吧,其子清世祖顺治皇帝,直接出家了,算是佛二代了,康熙皇帝,受父亲影响,也是深信佛教,算是佛三代了,
凭什么有的人苦一辈子,有的人乐一辈子呢?
佛祖告诉我们:如果有的人,远离善知识,没有福报遇到善知识劝导他,引导他向善,甚至不能做一丁点的布施,那是非常吝啬了。因为这个因缘,投胎做人的时候,刚开始也很贫苦,贫苦一辈子,死的时候还是很贫苦。
这个叫做初也苦,后也苦。
如果有的人,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劝他要布施,种福田,他听了之后,就很欢喜,坚持修行布施的善业。因为这个因缘,他投胎做人的时候,一出生就很富有很快乐,一辈子都很富有都很快乐。
这个叫做初也乐,后也乐。
对于精进群的师兄来说,我们布施的功德,不是为了来世做个富翁,而是应当回向给法界和法界一切众生,希望大家同生极乐国。
我们精进群当中,有部分人,前半辈子都是苦,希望大家精进修行,念佛持咒,求生极乐,争取先苦后极乐,千万不要先苦后苦;精进群还有部分人,前半辈子比较快乐,特别是80后90后,希望大家也要精进修行,念佛持咒,求生极乐,争取先乐后极乐,千万不要先乐后苦。
经文出自:乾隆大藏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