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精进群佛祖禅定六波罗蜜 |
分类: 10精进实修 |
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
佛祖说:你们这些比丘,如果非常勤奋,精进修行,那么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住你了。
所以你们应当精进修行,细水长流,水滴石穿。
如果你修行的过程中,经常懈怠,就好比钻木取火一样,钻了几下,木头还没热,你就停下来了,那么你虽然希望取火,这个火却出不来的。
这个就是精进。
我们叫做精进群,所以这个精进就多说几句。
很多人糊里糊涂的,说我念佛持咒,一切随心,想念就念,何必计数啊,你们每天计数,太执着了啊。
这种人属于孤陋寡闻,误人误己型的,大家不要去跟他们争辩,等去了极乐世界,修到等觉菩萨之后,你再回来度化他。
我们依据大智度论来说说精进的重要性。因为文字比较多,所以我们就不去逐句翻译了。
布施、持戒、忍辱,是大福德,安隐快乐,有好名誉,所欲者得;既得知此福利之味,今欲增进,更得妙胜禅定、智慧。
譬如穿井已见湿泥,转加增进,必望得水;又如钻火,已得见烟,倍复力励,必望得火。欲成佛道,凡有二门:一者、福德,二者、智慧。行施、戒、忍,是为福德门;知一切诸法实相,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为智慧门。菩萨入福德门,除一切罪,所愿皆得;若不得愿者,以罪垢遮故。入智慧门,则不厌生死,不乐涅槃,二事一故。今欲出生摩诃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要因禅定门,禅定门必须大精进力。何以故?欲界乱心,不能得见诸法实相。譬如风中燃灯,不能照物;灯在密室,明必能照。是禅定、智慧,不可以福愿求,亦非粗观能得,要须身心精勤,急著不懈,尔乃成办。如佛所说:“血、肉、脂、髓,皆使竭尽,但令皮、骨、筋在,不舍精进,如是乃能得禅定、智慧。得是二事,则众事皆办。”以是故,精进第四,名为禅定,实智慧之根。上三中虽有精进,少故不说。
简单来说,布施、持戒、忍辱,你去修这三种波罗蜜,那么就会有大福德,让你万事如意。
我们经常说佛道要福慧双修,福就是福德,慧就是智慧。
布施、持戒、忍辱,这些都是福德门。
菩萨入了福德门,如果消除了一切罪业,那么你什么愿望都可以得到满足。
如果不能如愿,那是因为你的罪业还没有消尽。
如果要继续提高,想入智慧门,就必须要禅定,要入禅定门,就必须要大精进。
为什么呢?因为欲界扰乱你的心,不能见到诸法实相。
就好象风中点灯,很容易被吹灭,很难照亮四周。如果是在密室里面,这个灯就很容易照亮四周。
这个禅定和智慧,不能用福德来求,你很粗的观想也是得不到的,必须要身心精进,坚持不懈,这样才有机会。
佛祖说:你的血、肉、脂肪、骨髓都没有了,只要皮、骨、筋还在,你还有一口气在,都坚持继续精进修行,你这样修行,那就能得到禅定和智慧。
你如果得了禅定和智慧,那么一切事情都好办。
所以呢,在六波罗蜜里面,精进排名第四,是禅定和智慧的根源。
复次,精进法,是一切诸善之根本,能出生一切诸道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小利!如毗尼中说:一切诸善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精进不放逸生。
复次,精进能动发先世福德,如雨润种,能令必生;此亦如是,虽有先世福德因缘,若无精进则不能生;乃至今世利,尚不能得,何况佛道?
另外,精进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能够胜出一切道法,乃至无上等正觉,何况世间小利。
另外,精进能够引发前世的福德种子,就好象雨水润泽种子,让他们发芽
虽然你有前世的福德因缘,但是这辈子如果你不精进,这个种子也很难发芽,甚至这辈子的世俗利益都得不到,更不用说求佛道了。
复次,一切众事,若无精进,则不能成。譬如下药,以巴豆为主,若除巴豆,则无下力。如是意止、神足、根、力、觉、道,必待精进,若无精进,则众事不办。如戒唯在八道,不在余处;信在根、力,余处则无。如精进者,无处不有;既总众法而别自有门。譬如无明使,遍在一切诸使中,而别有不共无明。
一切的事情,如果不能精进,那就不能成功。就好象泻药,以巴豆为主药,如果没有巴豆,就没有泻的药力。
在四念处,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里面,都有精进。如果缺了精进,那就各种事情都办不成。还有一个额外的四正勤。
在这三十七道品里面,戒只在八正道里面有,其他地方没有提及;信在五根和五力里面有,其他地方没有提及;唯独是精进,到处都有他,缺了精进,那就谈不上修行呢。
大智度论里面解释精进波罗蜜就用了1万多字,有兴趣的师兄可以看看。
有一个著名的偈子这样说: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我们精进群的师兄也应该有一个精进的样子,不要在精进群里面闲聊,有时间可以多念佛持咒,觉得无聊的时候,就看大德开示,比如印光大师文钞。
经文出自:乾隆大藏经
又名:佛遗教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