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说行慈心得哪些功德?

(2014-07-28 09:00:00)
标签:

佛学

慈心

出家

阿罗汉

四无量心

杂谈

分类: 14不忘初心

又且,比丘,吾昔日时,七岁之中恒修慈心,经历七成劫、败劫,不往来生死。劫欲坏时,便生光音天;劫欲成时,便生无想天上,或作梵天,统领诸天,领十千世界。又复三十七变为释提桓因,又无数变为转轮圣王。

佛祖说完玉皇大帝慈心的故事,又说自己的例子:佛祖以前修行的时候,七劫当中都恒修慈心,后来就生到光音天,生到无想天,或者做梵天,统领诸天,管理十千世界,然后又做了37次玉皇大帝,又做了无数转轮圣王。

大梵天王属于色界第3层天了,管辖欲界6层天,以及色界的3层天,比波旬魔王又要高几层。
     比丘,以此方便,知其行慈心,其德如是。

佛祖说,你们从我的例子就能知道,慈心的功德就有这样大啊。

复次,行慈心者,身坏命终,生梵天上,离三恶道,去离八难。复次,其行慈者,生中正之国。复次,行慈心者,颜貌端正,诸根不缺,形体完具。复次,其行慈心者,躬自见如来,承事诸佛,不乐在家,欲得出家学道,著三法衣,剃除须发,修沙门之法,修无上梵行。
     佛祖继续宣说行慈心的功德:

行慈心的人,死后能够生到梵天,不堕三恶道,不堕八难处。

行慈心的人,能够生到中正之国,这个中正我们可以理解为佛法的中心国家,正法的国家。

行慈心的人,容貌端庄,不会有残疾缺陷。

行慈心的人,能够有缘遇到佛祖出世,能够供养诸佛,有缘出家学道。

比丘当知:犹如金刚,人取食之,终不消化,要当下过。其行慈心之人,亦复如是。若如来出世,要当作道,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后有,如实知之。

大家要知道,就好象金刚一样,如果有人吃下去,不会被消化,最后会排出体外。

行慈心的人也是这样,就好象金刚种子一样,遇到佛祖出世,就能出家学道,修行证果。

是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设如来不出世时,彼善男子不乐在家,当何所趣向?”

佛告阿难曰:“若如来不出时,然善男子不乐在家,自剃须发,在闲静之处,克己自修,即于彼处,尽诸有漏,成无漏行。”

阿难尊者就问:那如果佛祖没出世,这行慈心的善男子不喜欢在家,将会怎样呢?
    佛祖说:如果这样的话,这位行慈心的善男子也能够出家清修,最后证果。
  是时,阿难白佛言:“云何,世尊,彼人自修梵行、三乘之行,彼人何所趣向?”

阿难尊者说:这个人自己修梵行,修行佛法,最终会到达什么果位呢?

三乘就是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声闻乘相当于念小学,毕业的最高学位叫做阿罗汉;
    缘觉乘相当于念中学,毕业的最高学位叫做辟支佛;
    菩萨乘相当于念大学,毕业的最高学位叫做佛。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吾恒说三乘之行。过去、将来三世诸佛,尽当说三乘之法。阿难当知:或有是时,众生之类颜貌寿命,转转减少,形器瘦弱,无复威神,多诸瞋怒、嫉妒、恚痴、奸伪、幻惑,所行不真。或复有利根捷疾,展转诤竞,共相斗讼;或以手拳、瓦石、刀杖,共相伤害。是时,众生之类执草便成刀剑,断斯命根。其中众生,行慈心者无有瞋怒,见此变怪,皆怀恐惧,悉共驰走,离此恶处,在山野之中,自然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修无上梵行,克己自修,尽有漏心而得解脱,便入无漏境,各各自相谓言:‘我等已胜怨家。’阿难当知:彼名为最胜。”

佛祖告诉阿难尊者:如你所说,佛祖经常说三乘法门,三世诸佛也是一样。

你要知道,在末法时代,众生的寿命逐渐减少,体型逐渐变瘦弱,逐渐没有威神,充满了嗔怒,嫉妒,愚痴,奸诈,虚伪。

很多人喜欢相互争斗,喜欢发起战争,相互伤害。

当时,众生拿着草都会变成刀剑,相互残杀。
     众生里面,那些行慈心的人,没有嗔怒心,他们见到这样的诡异变化,都非常恐惧,都纷纷逃离这个人间地狱,跑到荒山野岭去避难。他们在那里自然剃除须发,出家修行,最后证得漏尽通。相互说:我们已经战胜了怨家。阿难,他们名为最胜。
   是时,阿难复白佛言:“彼人为在何部?声闻部?辟支佛部?为佛部耶?”
     阿难尊者又问:这个人属于什么级别?声闻,辟支佛,还是佛?

佛祖告诉阿难尊者:此人属于辟支佛。

所以然者?此人皆由造诸功德,行众善本,修清净四谛,分别诸法。夫行善法者,即慈心是也。所以然者?履仁行慈,此德广大。

这个人因为造了各种功德,修行善法,修清净四谛。

他们修的善法,就是慈心一切。

慈无量心,这个功德非常广大啊。

吾昔日著此慈仁之铠,降伏魔官属,坐树王下,成无上道。以此方便,知慈最第一,慈者最胜之法也!

佛祖当年身穿仁慈铠甲,降伏魔王的大军,在树王下,修成佛道。

从这个例子可以知道,慈心最为第一,是世界上最胜之法。

上次介绍过佛祖破魔时说的偈子:

仁铠三昧弓,手执智慧箭,福业为兵众今当坏汝军。

这里的仁就是慈的意思。

阿难当知:故名为最胜,行慈心者,其德如是,不可称计。当求方便,修行慈心。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祖说,慈无量心就有这样大的功德啊,不可计量。大家应当想办法,修行慈心。

我们常说的布施,属于慈的范畴,你通过布施给予别人快乐,这个叫做慈;

我们常说的爱语,属于慈的范畴,你通过爱语,让别人快乐,这个叫做慈;

我们常说的忍辱,也属于慈的范畴,你通过忍辱,不去伤害别人,让别人保持快乐,这个也叫做慈。

我们常说的持戒,也属于慈的范畴,你不去沾染杀盗淫妄酒,让别人保持快乐,这个也叫做慈。

布施爱语,持戒忍辱,这些都是慈的内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渐学习,但是我们也不要为了贪图功德而去做表面工夫。

我们知道了慈的内容,还要逐渐扩大我们的心胸,从只对自己的子女仁慈,逐渐扩大到对自己的家人都仁慈,扩大到对自己的亲人都仁慈,扩大到对自己的家族都仁慈,扩大到对自己的同胞都仁慈,扩大到对全人类都仁慈,扩大到对一切动物都仁慈,扩大到对一切众生都仁慈......

     这个事情,很多人这辈子都未必能够做到,我们现在能做多少算多少,不求苛求,等我们去了极乐世界,还可以继续补课。


 

经文出自:乾隆大藏经 小乘阿含部 第0539部 增壹阿含经五十卷 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