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金刚经我执因果佛祖 |
分类: 12降伏己心 |
这个我执呢,相对容易理解,但是不太容易执行。
你要放下对财富的执着、对名声地位的执着、对物质享受的执着、对身体外表的执着,那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对于不同的人,佛祖教了不同的办法,让他们去掉我执。
对待有些人,佛祖告诉他们,这个世界苦啊,有三苦,有八苦,因为你的身心就像海绵一样,把这些苦的种子都吸引过来了。所以你就会很苦很烦恼。
你要消灭这个苦呢消灭这个烦恼呢,你就可以证道离苦得乐了。
佛祖涅磐前,阿难尊者问了佛祖4个问题,我们之前陆陆续续说过了几个:
一是恶性比丘应当怎么样处置?佛祖说:默摈。
二是佛祖涅磐后弟子以谁为师?佛祖说:以戒为师。
三是佛祖涅磐后弟子依何而住?佛祖说:依四念处而住。
四是弟子集结佛经应以何为始?佛祖说:以如是我闻开始。
那么什么是四念处呢?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佛祖让你经常观察自己的身体不干净,让你不要执着于自己的身体。不要老是以为自己是美女,自己是帅哥,是万人迷。其实呢,只是革囊盛秽万虫迷而已啦。
怎么个不净法呢?在目前这个时代,根性普遍达不到要求,公开讲这个不净观呢,很容易起副作用。
一个是让人很不舒服,另外一个是有些人搞不好会自杀也不一定,那就麻烦了。
所以呢,我们这里就不讲了。
这个观身不净暂且放下。你可以观受是苦啊。
为什么要观受是苦呢?你如果觉得这个娑婆世界很快乐,那你又怎么会真正的想去极乐世界呢?
其实我们看到的所谓快乐,都是短暂的快乐,后面隐藏着长久的无聊或者痛苦呢。就好比刀刃上放了一滴蜂蜜,小孩子舔这个蜂蜜,觉得很快乐,但是他却不知道背后有极大的风险,搞不好就会割掉自己的舌头呢。
所以呢,我们修净土法门也是一样,在刚开始入门的时候,因为各方面不顺利而与此接触佛法,通过精进修行,祈求佛菩萨加持,让你各方面都顺顺利利的,让你能安心修行。
但是呢,等你入了门,养成了精进修行的习惯之后,就应当有所调整了。
怎么调整呢?这个阶段,就不应该整天求菩萨加持,让你没有任何困难了。如果你一切都顺顺利利的,搞得不好,慢慢的就会留恋这个顺利的境界了,慢慢的就会让自己求生极乐的心消退了。
如果你临终的时候,你觉得这个世界还是蛮好的呢,还有很多人啊,事啊,放不下呢,那就不是很理想了。
所以呢,我们要明白道理,要注意这个小问题,遇到点小困难,不一定就要求佛菩萨帮你解决。
你正好可以修这个四念处,观受是苦,坚定自己往生极乐的信心。同时也是修忍辱啊。
那什么是小困难,什么是大困难呢?
末学提供一个方法供大家自行参考:
如果这个困难没有妥善解决,你可能就会丧失继续修行的动力,这个大约可以算作大困难,这种情况,可能是你目前的修行层次克服不了的,你可以在保持观受是苦的前提下,诚心祈求佛菩萨加持解决。
对待另外一些人,佛祖告诉他们,你可以通过修行六波罗蜜,来去除三毒,自度度人呢。
因人说法,对症下药。
比方说你很贪婪,佛祖告诉你,你可以通过修不净观来对治贪心;
你很容易发脾气,佛祖告诉你,你可以通过修这个慈悲心来对治瞋恚。
你如果不信因果,佛祖告诉你,你应当学习这个十二因缘来对治愚痴。
如果你搞反了,你让这个嗔心重的人去修不净观,那估计效果也很难好。
所以呢,佛祖说,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可能并不理解佛祖在说什么,对什么人说,为什么这么说。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前面佛祖说的这个道理,一般人都很难明白,即便明白了一点,也不一定做得到。
这位须菩提长老自然是明白了,不过呢,他很慈悲,担心我们这些人以后能不能相信呢?
佛祖说呢,这个能信的不是一般人,一般人不信。
金刚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