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美食修行贪吃神通 |
分类: 02佛法初机 |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己。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吃饭的时候到了,佛祖就把衣服穿整齐,端着饭碗,进入舍卫城去要饭。
有人说,佛祖不是有神通吗,为什么还要吃饭呢?
佛祖自然是有神通,不过呢,他为了告诉大家,只要我们按照他教授的方法修行,就能够了脱生死,光有五种神通是不行的。
修行不是让你不吃饭,你不吃饭就会饿死的,有位罗汉就是饿死的。当然他饿死是有前世的因果的。
所以这个寺庙的斋堂,经常会有五念:
记功多少,量彼来处;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为成道业,当受此食。
佛弟子吃饭时,不妨学习这5种观想。
我们不是为了贪图口腹之欲而吃饭的,而是为了有个正常的身体,让自己可以修道,所以才吃饭的
所以这个吃饭呢,如果有的吃,就应当吃,不能故意不吃饭,让别人来赞叹自己。
如果把自己饿得病怏怏的,那可能会影响你修道。身体是学佛的本钱呢,虽然知道身体是虚幻的,但是我们还得依靠这个虚幻的东西来寻找真理。这就叫做依假修真。
所以呢,辟谷之类的养生之道,别人愿意学,我们不要批评人家,但是自己就未必要去搀和了,因为不是大道。
有人听了之后,松了一口气,说这个话我最喜欢了,我就是喜欢吃各种美食呢。
有人说,我美食即便不太想了,但是很喜欢品茶呢。
这个饮食呢,应当少欲知足,不耽于味。
简单来说呢,就是不要在吃的上面太挑剔。
只要是素的,就不挑了,什么都可以吃。
有人说,我现在还不能吃素......
不要紧,现在不能吃素,不代表一辈子不能吃素啊,不妨循序渐进,假如你每天吃三顿,你可以从每个月吃一顿素开始,每个月增加一顿,90个月也就是7年半的时间之后,你就可以形成全素的习惯了。
有人说,不是日中一食吗?
佛祖当年是这样要求弟子的。
不过呢,佛祖对于那些暂时做不到的比丘也是让他们可以多吃几顿的。
也不是一刀切的。
就好像群主劝大家念大悲咒,在不影响工作生活的前提下,在不错漏的前提下,每天至少108遍以上,多多益善。
有些师兄就可以做到,有些师兄呢,就总是会有各种原因说做不到,那群主说,好吧,那偶尔没做到你就第二天补上也行。
那如果你始终做不到,那估计就有问题了。
这个日中一食呢,是十二头陀行中的一种,我们在家人不必强求。
可以学习,不必强求,可以悄悄学习,不必张扬傲慢。
十二头陀行中,关于吃有5条,我们可以学习一下,有些是我们做不了的。
有2条做不了:常乞食、次第乞。
比丘可以常乞食,为众生做福田。
在家人乞食,这个有点不伦不类了。
次第乞是说要平等的给众生种福田的机会。
这个就是平等心的一种体现了。
金刚经里头的须菩提就因为这个事情被佛祖批评过。
因为他只找富人乞食。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这个富人如果这辈子不修福,断了善根,来世就很惨了,落差太大,于是他就只给富人种福田的机会。
这个自然是不对的。佛祖要求弟子们,不要有分别心,应当让大家都有平等的机会种福田。当然,有了机会,对方不种是对方的事情了。
另外有3条,有机缘的时候可以参考:
日中一食,节制食,过午不饮浆
日中一食就是说每天吃一顿,在下午一点前吃完就好了,如果过了时间就要饿肚子了。
节制食呢,就是说你不能暴饮暴食,说每天只吃一顿,那我一顿吃三餐的量吧,那不行,吃太饱了不利于修行呢。
过午不饮浆,就是过了1点之后,也不要喝这些果汁糖水之类的
有人说,为什么过午不饮浆呢?
佛祖是担心你贪图这个饮料的美味耽误了修行。
所以呢,过午不饮浆的核心还是在于少欲知足,不耽于味。
有人说,那喝茶行不行?
这个吗,佛祖在世的时候没有茶,需要我们自己判断。
如果你是所谓的品茶,品常这个茶的味道,贪图这个口感香味,那自然是与道相违的。
如果你是为了解渴,什么茶都行,不管什么粗茶好茶,都只当是白开水,那其实也问题不太大的。
所以呢,我们学佛之后,对于这个所谓茶道呢,就应当有更高层次的理解,不是说你在一个高档的茶馆,用名贵的茶具,冲泡这个天价的茶叶,这就有道了,这个离道远矣。
金刚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