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增壹阿含经 |
分类: 13自利利他 |
增壹阿含记录了很多相对比较简短的故事,对于大家来说,比较容易学习吸收。
由于增壹阿含有50万字,全部分享要花很长时间,我们从中挑选一些来分享吧,或许元旦前后可以分享完。
有人说,要几个月时间啊,太久了吧,看得很辛苦呢
阿含时一共12年,你才花了几个月时间,每天才2个小时,而且是挑选着来看一点,这个时间真的不算长了。
等你看过了增壹阿含呢,你再去看看中阿含,就相对比较容易接受了
四阿含里头,如果你没有时间的话,你看看增壹阿含和中阿含也很好了。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阿含经呢?
这个道理上次分享善生经的时候已经说过了,有疑问的师兄不妨先看看。
如果你的基础不牢,就很难建立正知正见,很容易半途而废,或者走偏了自己还不知道呢。
你的基础牢固了,以后我们分享净土三经的时候呢,你就能更容易契入,让自己信愿坚固
我们修净土,因为大家都很精进,所以呢,随着日久功深,慢慢的,可能越来越多师兄会有更多的感受。就好象昨晚法运师兄分享的内容一样。
对于这些感受,如果你明白,那是好事情。
如果你懵懵懂懂,搞不清楚是什么的话呢,搞不好会耽误你的往生。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做个明白的修行人呢?
因人而异,对于不同层次的人,要求是不同的。
打个比方吧,你家儿子1岁了,他能自己站起来了,是不是很不错啊?是的,很有成就感。
如果你家儿子20岁了,他能自己站起来这件事还是不是很不错呢?
20岁还不会站就有问题了。
就好比我们在普度群和净土群当中,能不能说阿含经?
基本上是没什么用的啦,说了估计也没人听,搞不好还吵起来了。
普渡群中赞精进,精进群中说多闻。
大家一边坚持念佛念大悲咒,一边学习佛教,明白道理,这样呢,可以说是定慧等持,福慧双修。
这样修的话,你这辈子就会越修越明白,越修越精进,避免走弯路,往生更靠谱。
有人说,那为什么大德们说只要一句佛号就够了呢?我们现在学这么多是不是多余啊?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比说上幼儿园,原则上来说,只要这个小朋友自己愿意去上,学校都会接收,小班,小小班,亲子班,总有合适的。
有些小朋友去了之后呢,啥都不会,不能自理;
有些小朋友去了之后呢,自己能照顾自己;
有些小朋友去了之后呢,还能协助老师照顾其他小朋友。
你愿意做哪一种小朋友呢?
世上的众生不计其数,得人身者已经非常难得了,
做人能闻佛法的估计十中无一,
闻法信受奉行的估计是百里挑一了,
如法修行而且能精进勤修的那估计是万中无一了,
大家作为这万中无一的一份子,你以为很容易吗?
都是累世修福才有机会,所以呢,勤修,多闻,让自己这辈子往生更有保障,下辈子不要再轮回了。
今天开始我们分享增壹阿含经,如果你学习阿含部的经典,不妨从增壹阿含经开始学习。
这部经的译者是昙摩难提,中文意思就是法喜。
这位法师跟鸠摩罗什大师年代比较接近,也是符秦时代的人。不过是外国人,是这个兜佉勒国的人。这个兜佉勒大概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我们不去深究了。
昙摩难提法师很厉害的,博学多识,精通三藏,他能把这个50万字的增壹阿含经背诵下来。
这部经呢,是当时的另外一位大师道安大师做的序,你大致可以知道他的重要性了。
现在的出家人以释为姓,就是由道安大师提出来的,后世都遵行。
有人说,道安大师感觉不太熟悉啊。那再告诉你,道安法师是慧远法师的师父,这样你能不能理解他当时的地位了?
道安法师呢,对般若的理解非常深,当年慧远大师年轻的时候,刚开始学习儒家思想、道家老庄学说,牛皮哄哄的,后来去听道安法师讲放光般若,豁然开悟
发了一句感慨:九流异议,皆糠秕耳!
这句话大家不要到处去说,说了别人会不高兴的啦。
刚才说到道安法师属于当时的大法师,精通般若,你看看他还主导翻译阿含经,而且亲自作序。
你应该了解这个增壹阿含经的分量了吧。
有些人不懂这个道理,听到阿含经,就嗤之以鼻:小乘佛法。焦牙败种。
那没办法了,因果自负。以前已经说过了大乘和小乘的关系,所以呢,大家知道应该怎么做啦。
我们读阿含经的时候,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一下,避免无意之中犯错,那就成冤大头了。
这个阿含经呢,主要是记录佛祖当年教育弟子的场景。其中大部分是对出家弟子说的。那么有部分内容呢,是对出家弟子的戒律要求。
现在呢,你了解了这些内容,千万不要犯一个错误:用这些标准去衡量你遇到的出家人,去批评他们或者轻视他们。
眼高手低,这个是普通人的通病了。所以佛教里面,出家人的戒律为什么不允许在家人去学习呢?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在看阿含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下面我们来看经文吧。
由于经文很长,我们就不逐句解释了,那样的话估计要三五年才能分享完这个增壹阿含经。
时,尊者阿难告优多罗曰:“我今以此增一阿含嘱累于汝,善讽诵读,莫令漏减!
所以者何?其有轻慢此尊经者,便为堕落,为凡夫行。
何以故?此,优多罗,增一阿含,出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由此生。”
阿难尊者把这部增壹阿含交付给一位名叫优多罗的比丘,说你要好好记清楚啦,不要漏掉啦。
因为这个经是非常重要的啊,如果有人轻慢这部尊贵无比的经呢,就会堕落啊,不能修道的啦。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三十七道品就是从这部增壹阿含生出来的呢,诸法都是由增壹阿含生出来的呢。
一般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呢,大迦叶尊者就跟阿难尊者唱个双簧,就问阿难尊者:为什么说增壹阿含能生出三十七道品呢?甚至还能生出诸法呢?
这个提问题啊,是非常重要的。
听法的人,有3种:
1 听完了之后,云遮雾罩,不明白,而且连问题都提不出来,这个属于凡夫层次。
2 听完之后,自己明白了,但是不知道有哪些地方是有些人可能不明白的,所以不会主动提问,这个属于罗汉层次。
3 听完之后,不光自己明白,还知道有哪些地方可能是部分人可能会不明白的,所以就会装作不明白,来提问,通过这样一问一答,把其中的细节剖析出来,尽量让更多人明白得更加透彻。这个属于菩萨层次。
阿难尊者回答说:如是!如是!尊者迦葉,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皆由此生。
我们学习佛经将近3个月了,大家逐渐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这样有些太过直白的话,我们就可以直接复制,不必翻译了。
阿难尊者说:不要说增壹阿含这么大一部经了,就是从里头取一个偈子出来,便能生出三十七品及诸法。
你看看,阿难尊者就很会宣传啊,他担心有些人对增壹阿含经产生轻慢心,于是就告诉大家啊,这个经不得了呢,里面的一个偈子就能生出三十七品啊。
他怕有些人连三十七品是什么都不知道,于是再加一句,一个偈子就能生出诸法呢。
这一说呢,很多人就来兴趣了,这个好啊,我就喜欢言简意赅的,一个偈子就能知道诸法呢,我想学学看。
迦葉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这两位一配合,大家都聚精会神的听了,这个密诀可别漏掉了。
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有人一听,要砸地板了,苍天啊,大地啊,这个三岁小孩都知道啊,我还以为是什么密诀呢。
当年白居易也是这么想的。
当年白居易同志去找唐朝的一位大师叫做鸟窠禅师请教佛法。
鸟窠禅师大约是学习阿难尊者,就回了白同志这四句: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阿难尊者是禅宗的西天二尊,鸟窠禅师这个不算抄袭啊,不侵犯版权。
说到版权,我们作为佛弟子,如果你以后做任何跟佛法相关的作品,你都不要版权。
版权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你有什么资格?
下辈子就去极乐世界了,你有什么必要?
你如果懂了无我无众生,你拿什么去要?
鸟窠禅师的回答估计很多师兄都知道了:
白同志是大文豪啊,而且信佛,字号乐天居士,一听禅师这么说,认为他敷衍自己,于是说:这个啊,三岁小儿都知道啦。
鸟窠禅师说了一句也比较经典:
三岁小儿能知,八十老翁难行。
这个佛法是指导你修行的说明书,不是一个用于研究的学问。你光研究,不去实修,那是没什么实际用处的啦。
我们看看阿难尊者是怎么回答大迦叶尊者的:
所以然者?
诸恶莫作,是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心意清净。
是故,迦葉,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净。
你不做坏事,这个是诸法之本,这样就能生出一切善法了。
你生出善法了,你的心意慢慢就清净了。
你的心逐渐清净了,那就离证道越来越近了。
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
诸善奉行,心意清净;
自净其意,除邪颠倒;
是诸佛教,去愚惑想。
诸恶莫作,就是教你严持戒律,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避免造下恶因,日后遭受恶果。
诸善奉行,就是叫你心里清净,植福培善。
自净其意,就是教你去处种种颠倒邪见,这样才能生起正知正见。
这就是诸佛教大家的修行法门,帮助大家去掉那些愚痴的困惑和妄想。
迦葉,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
意清净者,则不颠倒;
以无颠倒,愚惑想灭,诸三十七道品果便得成就。
以成道果,岂非诸法乎?
你能严持戒律了,你的思想就逐渐清净了;
你的思想清净了,你就不会颠倒了;
你有了正知正见,那就能灭除见惑思惑了,你就能修行三十七助道品而证果了;
你证果了,那不就懂得诸法了?
阿难尊者这个解释,一般人听起来就很辛苦了,有一定层次的人才能有所体会,所以鸟窠禅师就换了一个说法,白同志就容易理解了。哦,原来佛法不是口头禅,要靠实修的啊,有收获,那也挺好的啊。
在序品中,我们学习了阿含一偈生诸法的故事,其他内容大家自己看看算了,我们这里就不讲了。
经文出自:小乘阿含部第053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