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座寺庙的来历

(2013-04-23 16:09:36)
标签:

阿含经

寺庙

礼佛

文化

分类: 04归依三宝
内容概要:
佛从天降,须菩提由于观空而见佛,优钵华色比丘尼则化轮王迎佛。最后为佛叫五王在于池水侧造大神寺,并且为他们记福。
故事出处:
小乘阿含部第0539部增壹阿含经第二十八卷  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增一阿含经新译(悟慈长老)
正文内容:
这时,四部之众,到了阿难之处,白阿难说:「我们非常的渴仰如来,都思欲觐见世尊。如来现在到底是在于甚么地方呢?」阿难回答说:「我们也同样的不知道如来在于甚么地方。我们现在可以同至于阿那律之处,去问此事。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阿那律尊者乃为天眼第一,是清净而没有瑕秽的。他能用其天眼,去看见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世界,他都能得以看见的。」这时,四部众就和阿难,同往而至于阿那律之处。阿难即白阿那律说:「现在此四部之众,曾来到我所住之处,来问我说:『现在如来到底是在于甚么地方?』唯愿尊者您,用您的天眼去观察如来现在所处的地方!」这时,阿那律回答说:「你们暂且不说!我现在欲观察如来到底是在于甚么地方?」
这时,阿那律就正身正意(端正身心),系念在于前,以天眼去观察阎浮里内,但是都看不到如来的形影。又用天眼去观察拘耶尼(西牛货洲)、弗于逮(东胜身洲)、郁单曰(北俱卢洲),都看不到如来的形相。又观察四天王(第一层天)、三十三天(忉利天,第二层天)、艳天(夜摩天、时分天、第三层天)、兜术天(知足天,第四层天),化自在天(第五层天)、他化自在天(第六层天),乃至观察梵天(色界天),都看不到如来。又观察千个阎浮提,千个瞿耶尼,千个郁单曰,千个弗于逮,千个四天王,千个艳天,千个兜术天,千个化自在天,千个他化自在天,千个梵天,都看不到如来。又观察三千大千的剎土(世界),仍然看不见如来的去处。就从座起而对阿难说:「我现在已经将三千大千的剎土都尽悉观察过了,可是都看不见如来的形迹。」这时,阿难以及四部之众,都默然而止。阿难乃作如是之念:如来是否将入于般涅盘(寂灭,逝世)吗?
这时,三十三天的诸天们,各各自相谓言而说:「我们快得善利了,唯愿七佛能常出现在于世间,这样,则诸天及世人,都能多所润益的!」或者有天子曾作如是之言:「且暂置七佛不说,但能得有六佛之出现于世的话,就非常的善的了。」或者有天子说:「但愿有五佛,就很好的了。」或者说:「四佛。」或者说:「三佛。」或者说:「能有二佛出现于世间,就会有多所润益的了!」这时,释提桓因告诉诸天说:「且置七佛,乃至二佛,都不去论他,但能得如今天的释迦文佛久住于世间的话,就能得多所饶益的了。」
那个时候,如来假如有意欲使诸天来到的话,诸天便来报到,有意欲使诸天离去的话,诸天便会离去。这时,三十三天各各自相谓言而说:「如来为甚么缘故,竟日(整天)而食呢?」(每天须饮食)。这时,释提桓因乃告诉三十三天们说:「如来今日所食的,都是以人间的时节为饮食之时,并不使用天上的时节的。」
这个时候,世尊已经过三个月之久,就作如是之念,阎浮里的人,那些四部之众,看不见我太久之故,甚为空虚,很渴望见我之想,我现在应该舍弃神足,使诸声闻们知道如来在于三十三天为妙。这时,世尊就舍弃其神足。这时,阿难到阿那律之处,白阿那律说:「现在四部众都非常的虚渴,都欲见如来。然而现在如来不是已取灭度了吗?」这时,阿那律回答阿难说:「昨晚有天神到我这里来,而说:『如来在于三十三天的善法讲堂内。』你现在暂且不说甚么,我欲观察如来的所在之处。」
这时,阿那律尊者就结跏趺之坐,正身正意(端正身心),心不移动(入定的境界),而用其天眼去观察三十三天,看见世尊在壁方,在一由旬大的石上端坐。这时,阿那律就从三昧(禅定)起来,对阿难说:「如来现今在于三十三天,为母说法。」这时,阿难,以及四部的大众,都欢喜踊跃,都不能自胜(不能抑止其欢喜的心情)。这时,阿难就问四部大众说:「谁能堪任到三十三天去问讯如来呢?」阿那律说:「现在的目连尊者,乃为神足第一的尊者,希望他屈就,用其神力,去问讯佛陀。」
这时,四部的大众,白目连说:「今天如来在于三十三天,唯愿尊者带四部众之名,问讯于如来!又将此义去向如来禀白:『世尊您乃在于阎浮里内的世间得道的,唯愿屈就威神,还至于世间!』」目连回答说:「甚善!诸贤!」
当时,目连受四部众之教托,就如屈伸手臂之顷,往至于三十三天,而到如来之处。这时,释提桓因,以及三十三天,遥见目连之来到,诸天就各生此念:这位正是僧使(众僧派来的使者),或者当为是诸王的使者(不是众僧派来的,就是大王遣派而来的)。这时,诸天都起来恭迎而说:「善来!尊者!」这时,目连遥见世尊正为算不尽的天众说法,看见之后,生起此念:世尊在这天上当中,也同样的烦闹(都被众打扰,并不安闲。)目连就到世尊之处,行头面礼足之礼后,站在于一边。
那时,目连白佛说:「世尊!四部的大众,都叫我代为他们向如来问讯,问世尊的起居轻利,游步康强与否?同时又托我来向世尊白此事:如来生长在于阎浮里内,在于世间得道的,唯愿世尊还来至于世间,四部众都很虚渴,都欲见世尊!」世尊告诉他说:「愿四部的大众都能增进于胜业而无倦。云何呢?目连!四部的大众游化而辛劳吗?没有斗讼吗?(是否都和合?)外道异学不来触娆吗?」目连回答说:「四部的大众,都用功行道,都不觉得疲倦的。」
佛陀说:「但是要知道!目连!你刚才所作的此念:如来在这里,同样的也是很烦闹。此事就想的不对了。所以的缘故就是:我在此说法的时间,也不是经过甚么的久长,同样假如我曾作如是之念:欲使诸天之来到,诸天便随时来报到;如果欲使诸天不须到这里来时,诸天就不会来。目连!你回到世间去吧!从此以后七天,如来当会到达僧迦尸国(译为光明,中印,位于恒河流域,僧伽舍城)的大池的水侧。」
这时,目连即如屈伸手臂之顷,还诣于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他就在于四部众之前,告诉他们说:「诸位贤尊!当知!往后七天,如来当会回到阎浮里地的僧迦尸城的大池的水侧。」那时,四部大众听此语后,都欢喜踊跃,不能自胜。
这时,波斯匿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频毗娑罗王等大王,听到如来于往后七天,会由天上回来,而至于僧迦尸国的大池的水侧的消息后,都极怀欢喜,不能自胜。这时,毗舍离的人民之众,以及迦毗罗越的释迦种族,和拘夷罗越的人民之众,听到如来当会回到阎浮里地的消息,听闻之后,都欢喜踊跃,不能自胜。
那时,波斯匿王曾召集四种的兵众,往诣于池水之侧,为了欲见世尊。这时,五位大王都均召集其兵众,去世尊欲回来之处,都欲得觐省如来。人民之众,也同样的事。尤其是迦毗罗越的释种,都均前往世尊欲回来之处,以及四部之众,都同样的前往世尊欲回来的地方,都欲见如来。
那时,时间已临于七天之头(初),释提桓因就告诉自在天子说:「你现在从须弥山的山顶,至于僧迦尸城的池水之侧,作三条道路。观察如来之意,乃不用神足,而欲至于阎浮里地的。」自在天子回答说:「此事非常的好,确实是这样的,实时会办理的。」那时,自在天子就化作三条金、银、水精之道。这时,金道当在于中央,夹在水精道侧与银道侧,都化作金树。当在于那个时候,诸神妙尊天,在于七天当中,都来听如来的说法。
那时,世尊被数千万众,前后围遶,而为他们说法,世尊说:「五盛阴为苦的。那五盛阴呢?所谓色、痛(受)、想、行、识是。
甚么叫做色阴呢?所谓此四大之身,乃是四大所造之色,就名叫色阴。
甚么为之名叫痛阴(受阴)呢?所谓苦痛(苦受)、乐痛(乐受)、不苦不乐痛(舍受),就是名叫痛阴。
甚么叫做想阴呢?所谓三世共会(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此三世的事,都同样的能攀想),就名叫做想阴。
甚么为之行阴呢?所谓身行、口行、意行,就名叫做行阴。
甚么叫做识阴呢?所谓眼、耳、鼻、口(舌)、身、意等识,就名叫做识阴。
为甚么其名叫做色呢?所谓色,就是:寒也是色,热也是色,饥也是色,渴也是色的。
甚么为之痛(受)呢?痛就是所谓觉。到底是觉甚么东西呢?就是所谓觉苦、觉乐,觉不苦不乐,故名叫做觉的。
为甚么其名叫做想呢?所谓想,就是说想也是知之义。为知青的,知黄、白、黑,也知道苦乐等事,故名叫做知。
为甚么其名叫做行呢?所谓行,就是说能有所成,故名叫做行。到底是成甚么呢?或者会成恶行,或者会成善行,故名叫做行。
为甚么其名叫做识呢?所谓识,就是识别是非,也识别诸味,就名叫做识。
诸天子们!当知!由于此五盛阴,而知道有三恶道、天道、人道,此五盛阴之灭尽,便知有涅盘之道。」那时,说此法之时,有六万的天人,都得法眼净。
那时,世尊与诸天人说法之后,就从座起,诣于须弥山的山顶,而说此偈说:
汝等当勤学  于佛法圣众  当灭死径路  如人钩调象
若能于此法  而无懈怠者  便当尽生死  无有苦原本
(你们应当要勤于修学,对于佛、法、圣众之事,应该学习而灭除生死的径路,有如人之以钩调象那样的使其调伏。假若能对于此法,并没有懈怠的话,便当会灭尽生死,而没有苦原之本的了。)
那时,世尊说此偈后,便诣于中央那一条道。这时,梵天乃在于如来的右边之处之银道侧,释提桓因则在于水精的道侧。诸天人都在虚空中散华烧香,作倡伎乐,娱乐于如来。
这时,优林华色比丘尼听闻如来在于今天当会至于阎浮提的僧迦尸国的池水之侧,听后,便生如是之念:四部之众、国王、国中的人民,没有不去迎接的。假如我当用常法而去的话,这并不是和于其宜。我现在应该化作转轮圣王的形容,去往见世尊为妙。这时,优钵华色比丘尼就还隐其形,而化作为转轮圣王的身形,七宝都具足。所谓七宝,就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兵宝、典藏宝,就是所谓的七宝。
那时,尊者须菩提在于罗阅城的耆阇崛山中,在一山侧缝衣裳。这时,须菩提听闻世尊在于今天要回至于阎浮里地,四部的大众没有不看见的,我现在也应该趁这时候前往问讯礼拜如来。那时,尊者须菩提便舍弃缝衣的工作,从其座站起,右脚着于地。这时,他就又作如是之念:此如来的形体,到底甚么是世尊呢?到底是以眼、耳、鼻、口(舌)、身、意呢?去见的话,又是地、水、火、风之种呢?一切诸法都均为是空寂,为无造、无作的。如世尊所说之偈之言:
若欲礼佛者  及诸最胜者  阴持入诸种  皆悉观无常
曩昔过去佛  及以当来者  如今现在佛  此皆悉无常
若欲礼佛者  过去及当来  说于现在中  当观于空法
若欲礼佛者  过去及当来  现在及诸佛  当计于无我
(如果欲礼拜佛陀,以及礼拜诸最胜的人的话,对于阴持入的诸种类,都应该观察为无常的〔阴为五阴,持为十八界,入为十二入。将有情组成的要素分类的说明。五阴如上述,为色受想行识,将身心的要素,分为五类,重于心理的分析。十二入为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由认识作用而分类的。十八界为六根、六境、六识,可说是更为详说的〕。)
(宿世的过去诸佛,以及当来的诸佛,都和现在的佛陀一样,均为是无常的。如果欲礼拜佛陀的话,则对于过去,以及当来,都说对于现在当中同样,都应当观察于空法〔观察一切为空的话,就能见到如来〕。如果欲礼拜佛陀的话,则对于过去,以及当来,和现在,及于诸佛,都当应计量于无我〔观察一切为无我的话,就能见佛〕。)
在此里面,乃为无我、无命、无人、无造作,也无形容、无有教、无有授(没有教人的人,也没有被教的人),诸法都均为是空寂的。甚么为之我呢?我乃是没有主的。我现在要归命这种真法之聚(指佛的法身)。那时,尊者须菩提即还坐去缝衣。
这时,优钵华色比丘尼,化作转轮圣王之形,由七宝引导随从,而至于世尊之处。这时,五国的国王遥见转轮圣王之来到,都欢喜踊跃,不能自胜,都自相谓而说:「甚奇!甚特!在世间里,出现二种的珍宝,所谓如来,转轮圣王是。」
那时,世尊带数万的天人从须弥山顶下来,而至于池水之侧。这时,世尊举足蹈地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则六变震动。这时,化作的转轮圣王乃渐渐的至于世尊之处,诸小国王,以及人民之类,各各都避开。这时,化作的圣王乃觉知已经近于世尊之处,就还复其本形,而作为比丘尼的原形,趋前去礼拜世尊的双足。五王看见之后,都各自称怨,自相谓言而说:「我们今天极为有所失了。我们先应得以拜见如来的,但是却被现在的这位比丘尼抢先拜见了!」这时,比丘尼在世尊之前,头面礼足之后,白佛而说:「我现在礼拜最胜之尊,今天先得觐省如来,我的名叫做优钵花色比丘尼,是如来的弟子。」
那时,世尊为那位比丘尼说偈而说:
善业以先礼  最初无过者  空无解脱门  此是礼佛义
若欲礼佛者  当来及过去  当观空无法  此名礼佛义
(善业〔须菩提〕尊者已经得先礼拜佛陀了。他是最先礼拜的,并没有人能超过于他之先的。因为观察一切为空无的解脱门,这才是真正礼拜佛陀的礼义的。如果欲礼拜佛陀的话,则应对于当来,以及过去,都观察为空,为无法,这才是名正言顺的礼佛之义。)
这时,五位大王,以及人民之众,有不可称计之数,都往至于世尊之处,都各自称自己的名:「我是迦尸国的国王波斯匿。」「我是拔嗟国的国王,名叫优填。」「我是五都人民之主,名叫恶生。」「我是南海之主,名叫优陀延。」「我是摩竭国的频毗婆罗王。」那个时候,有十一那术(那由他,译为万亿,或千亿,或数千万)的人民都云集,以及四部之众当中的最尊的长者,一千二百五十人都往至于世尊之处,都头面礼足之后,站在于一边。
那时,优填王手里执持牛头栴檀的佛像,并用偈向如来说:
我今欲所问  慈悲护一切  作佛形像者  为得何等福
(我现在欲有所请问您,佛陀您说慈悲乃会护持一切众生,而作佛的形像的话,到底能得那一种福报呢?)
那时,世尊又用偈回答说:
大王今听之  少多演其义  作佛形像者  今当粗说之
眼根初不坏  后得天眼视  白黑而分明  作佛形像德
形体当完具  意正不迷惑  势力倍常人  造佛形像者
终不堕恶趣  终辄生天上  于彼作天王  造佛形像福
余福不可计  其福不思议  名闻遍四远  造佛形像福
(大王!现在听清楚吧!我会多多少少演说其中的意义的。对于制作佛陀的形像的人的果报的事,现在当会粗说其义。)
(眼根始终不会败坏,后来会得天眼之视,其白黑都会很分明,这就是塑作佛陀的形像的福德。其次,形体〔六根〕当会完具,意会正而不会迷惑,其势力会倍于常人,这就是制造佛陀的形像的人的福报。)
(终皈不会堕落于恶趣,始终都辄生于天上界,会在那里作为天主,这就是造作佛陀的形像的人的福报。其余福乃不可以计量之多,其福德乃为不可思议的,会名闻而遍满于四方的远处,这就是造佛的形像的人的福报。)
佛陀说偈后,并称赞他而说:「善哉!善哉!大王!你会有很多的饶益,天人也会蒙你的福佑的!」
那时,优填王乃极怀欢悦,不能自胜。当时,世尊即与四部众,以及与五位大王演说妙论,所谓论,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就是不净之想,漏为大祸患,出要为之妙。那时,世尊由于知道四部之众的心已开,意已解,就更进而为他们讲说诸佛世尊常所说之法,所谓苦、集、尽(灭)、道等真谛,都尽和他们讲说。那时,座上的天神,以及人民,六万余人,都尽诸尘垢,都得法眼净。
那时,五位大王白世尊说:「这个地方为福妙之地,可说是最为神圣之地,如来始从忉利天回来降临到这里说法。现在欲建设此处,使这里永存记念而不朽!」世尊告诉他们说:「你们五位大王!如在这里造立神寺的话,就会长夜受福,终究不会朽败的。」诸王回答说:「应当怎样去造立神寺呢?」那时,世尊伸出右手,从地中显示出迦叶如来的寺院,看一看五王,而告诉他们说:「如欲作神寺的话,应当以此为法规就对了。」那时,五王就在于那个地方令人盖起大神寺。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诸位过去如恒河沙那么多的如来的翼从有多少之事,也如今天这样,并没有异样。就是当来的诸佛世尊的翼从之多少之事,也是如今天这样,并没有异样的。现在这本经就名叫做游天法本经。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四部之众,以及五国的国王,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