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劝告钟山的石头老乡
(2009-12-11 13:25:24)
标签:
老乡烟霞石头靠崩大师钟山碑文余秋雨杂谈 |
分类: 试释时事 |
这是在下今日新学的一种写作方式,是从一位博友那儿学来的。这位博友似乎也不具备自创的能力,是从一位大师那学来的。大师心旷神怡的写了篇文章以后,自己称赞道是“满纸烟霞”。(也有人说咱们是文盲,大师说的是烟霞落在他纸上,这个……就不追究大师的文法好不好,省得别人叫咱也照样子颂个圣。再说咱探讨的本来就是非学术性的,只是借来用用,并无恶意。)
如今,大师的文字刻在石头上了。听说那块重达百余吨的巨石是从咱的老家运过去的,是咱的老乡,觉得倍有面子,满腹烟霞。又听说碑文是阴刻的,想来咱的老乡挨了不止千刀。这是石头的光荣,也是家乡的光荣。不过为此,我要含泪向我的老乡石头作如下劝告——
你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家乡人民都感同身受。我为此无数次的诵念大师的文章,为你祈祷。作为一个无神论者,这肯定是我的历史上最浩大、最隆重的祈祷仪式。悼念对象,就是你——我的老乡。据《红楼梦》里说:无才可去补苍天,幸为大师载文章。挨过千刀之后,你比青埂峰下的那块石头还埂,至少,他就受不到那么多学者和网民的关注。
文章的质量,我们就不一定追究了,那些人并没有偷工减料,他们确实是按照大师的意愿,一笔一划的刻上去的。我现在想不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还会有什么机构不喜欢戴高帽子。你觉得那上面的话可能不好,其实早已是付过润笔费的管理部门的决心。当然,你适应需要有一个过程。
因为,无论怎么说,把你割上千刀毕竟不是天灾。当然也算不上人祸。而且从总体上看,你没挨刀的地方毕竟多于挨刀的地方。已经有历史学家说,“钟山碑文,刻在石头上,但我希望周围杂草速生,藤蔓疯长,将其遮盖:如果石质疏松,不久崩解,更是喜出望外。”当然,靠草,太慢了;靠崩,不是你的性格。为此,我祝福你早日遇上一场巨雷。
有了这个主因,你再多加努力,当然就会崩的快多了,不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科学检测和辩论,而且也完全经得起国际同等级的灾测比照。不过,目前我希望你坚持一会,尽力保护满纸烟霞的实物证据,以便今后展示给我们的子孙。不能急躁,因为有的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碑刚刚刻好,一切都处于临时状态,因此,确实很难快速腾出手来处理帮助你自崩的问题,至于有没有病句或所谓“文白夹杂”的情况,我想以大师的水平,如果好好写,是可以写的让他们无所批判的。他们批判的,也许只是他为什么这么写而已。所以,你完全不必为别人吐的口水生气。我想,你一定是识大体、明大理的石头,先让大家把该吐的口水吐干了,怎么样?
你挨刀以来的杰出表现,已经为家乡人民赢来了最高尊严。你一定不会否认,这些天来,无论是有文化的学者,还是没文化的草民,引起大家胃部不适的只是文字背后的东西,而不是你这块石头。你确实尽心尽力、令人感动。只有当里里外外的多重力量不约而同地集合在一起,才能把今后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步步完成。因此,你要做的是以主人的身份使那些文字暂时保持下去,避免横生枝节。一些对大师历来十分崇敬的人,正天天等着我们做错一点什么呢。
为防止你不听劝告,过早自崩,咱还是把碑文收录于此吧,也算是帮老乡分忧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