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一席谈,祸害几千年
(2009-12-06 14:09:09)
标签:
高祖统治者诗书民生工程陆贾逆取顺守杂谈 |
分类: 读史随想 |
陆生,姓陆名贾,汉高祖刘邦的得力参谋。流氓出身的高祖本是不喜欢陆贾的,因为这小子老是穿着长袍,文质彬彬,张口闭口就是诗书,很有酸气。于是高祖痛骂这个臭知识分子:“天下是爷爷我从战马上得来的,用不着什么诗书!”陆贾不紧不慢的答道:“马上得来的,还能在马上治天下嘛?”然后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逆取顺守”。高祖让他写来看看,他连写了十二篇,篇篇都被高祖推荐,出现在朝会的首页,群臣拜读,都高呼万岁,人人写下一个“顶”字。汇编成册,称为《新语》。
这个故事,中学时就读过。当时的感觉是:陆贾真是了不起!采纳他的建议,汉朝从将相出门只能坐牛车的惨淡景象中恢复,GDP飙升,发展到国库储备丰裕,钱多的数不过来;粮库里的粮食多的吃不完,都烂了。只是那时的领导人站的不高,考虑的不远,没有英明的质疑:“粮食多的吃不完了怎么办?也要考虑哩!”只能任它烂着。
重读《史记》,突然有一个感觉:陆生一席谈,祸害几千年。
一、陆贾从理论上证明了“逆取”的合理性。
在陆贾之前,统治者虽然用尽了各种下流龌龊的手段来夺取政权,可仍然觉得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极力加以粉饰。据他们说:武王伐纣,八百诸侯都举手赞成,大兵一到,前线的敌军立即倒戈相迎,那几乎是不放一枪,不发一弹,不死一人,第一滴血就是最后一滴。这才是“至仁”的景象。
陆贾理论一出,逆取就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了,反正将来会“顺守”的。所以史书上就赫然记载着高祖夺取天下的过程是“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都成了很值得回味的事情;“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成了很值得儿童学习的名句。
二、陆贾从理论上阐明了“顺守”的虚伪性。
高祖起事的时候,说自己是“伐无道,诛暴秦”,正气凛然;到陆贾这里才弄清楚,搞了半天不光是要“有天下”,而且还要“长守之”。顺守的目的就是守住自己的统治,其结果,带来了恶性的历史循环,过程大致是:1、夺权之时,“逆取”,在正义的旗帜下,行屠戮的实质,如扬州十日,如嘉定三屠;2、王朝之初,“顺守”,适当的让利于民,与民休息,维系统治,如汉的文景,隋的开皇,唐的贞观,清的康乾;3、政权稳定,统治者开始想一个问题:我费心劳力的打来天下做甚?还不就为了过快活日子吗?于是开始与民争利,横征暴敛,民生再也不是考虑范围。4、政权末日,天下开始乱糟糟了,于是统治者又想起祖宗“顺守”的好办法来,开始搞一些民生工程,让老百姓得点好处,如清末的“预备立宪”。然而这时已经晚了,另有一帮人,又举起“逆取”的大旗来,于是又开始一个血流遍野新的过程。
几千年车轮滚滚,“逆取顺守”理论带来历史的恶性循环,究其根本,在于:这一理论的出发点,不是要为人民谋幸福,而是要为统治者固天下,以天下来满足一家一姓一小集团的私欲,他们的“逆取”,当然是有决心有信心很坚定的;他们的“顺守”,当然是虚伪的,也终究是守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