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打的不是地鼠
(2009-09-07 10:55:08)
标签:
育儿打地鼠锤子家长 |
分类: 心情散记 |
街头到处都是“打地鼠”的游戏机。一个小桌子,九个小洞,两把小锤。小朋友们投一个游戏币或一元钱,就可以拿小锤打随机钻出来的地鼠了。显示屏上会给出“出洞数”和“命中数”。
儿子很小就喜欢上这个游戏,那时他勉强能摸到小桌子。最开始的时候,命中为零。每次玩的时候,我和他妈妈从来也没有教过他,只是静静的看他玩。有一段时间没带他去玩过了,这个周末没有加班,带他去玩,惊奇的发现他能够命中很多。只是打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把锤子递给我说:“爸爸你打吧,我打的不够快。”我非常诧异,告诉他:“你可以打的更快的,只要慢慢练习就可以了。而且你现在已经打的很快了。”他又很高兴的接着打下去,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晚上和老婆谈起这件事,感触良多。我想大概是有人告诉他:“你打的不够快”,所以他给自己做了这样一个定性。两岁半的孩子,作这样的定性,是否为时过早?
如果你用一周的时间,呆在一个打地鼠的游戏机前,观察玩这个游戏的孩子和带孩子的大人,一定可以有很多心得,写出一篇像样的论文。我发现,超过半数的家长会对孩子说:“快点!快点!”更有一部分家长会在孩子力不从心时亲自动手,消灭地鼠。
好几次亲眼看到,夫妻俩带着宝宝玩这个游戏。在给了宝宝大约五个地鼠出洞的时间作为机会以后,爸爸在左,妈妈在右,亲自动手,在宝宝的锤子刚刚指向出洞地鼠的时候一拳将其击毙。嘴里还埋怨着宝宝:“你快点啊!”宝宝逐渐开始兴味索然,拿着锤子左顾右盼。这时批评又来了:“你看你,做事情这么不专心,怎么能打的到!”
我啼笑皆非。你都打完了,他还打什么?你打的很快,得到了什么?你已经很棒,要他干什么?
也许恰恰是因为地鼠的出洞是转瞬即逝的,所以瞬间的反应更足以看出,成人究竟在想什么。出洞的那一刹那,他只想着要把地鼠消灭,而完全忘记了本来是让孩子来做这个游戏的。或许这就是成人功利思维的本能体现。
而我的那个没有得到帮助,也没有被批评的儿子,现在在同龄的孩子中作这个游戏,速度绝对是一流的。
电视节目《小小智慧树》,儿子很喜欢看。有一天老婆问我:“为什么爷爷要说那么不着调的话呢?电视上那些卡通形象都是人钻在卡通服里演的,没法看见演员的脸。爷爷在陪宝宝看电视的时候就说:‘这演小嘟嘟的有什么意思啊,演了一大天,谁能看见他长什么样呢?’是不是大人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
我回答说:“不是。因为成人自己都没活明白。在我看来,演那个很有意思,因为虽然大家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但他用自己的工作给孩子带来了快乐,如果我是他,我也会为我的工作快乐。而有的人认为上电视一定要‘露脸’才快乐,这本来就是错误的想法。”
这真是一个浮躁的年代。就如同带孩子打地鼠一样,也许,该打的恰恰不是地鼠,而是旁边手忙脚乱的父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