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郝建国揭开的《挟尸要价》真相

(2010-08-20 00:24:59)
标签:

李玉泉

长江大学

挟尸要价

国民劣根性

金镜头奖

分类: “挟尸要价”专题

记者郝建国对《挟尸要价》相关报道的声明
——兼回复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


      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宝塔湾。

     当地长江大学、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独立学院)两所高校学生何东旭、方招、陈及时为救两名落水少年献身。但是,在打捞英雄遗体阶段,却上演了一出“挟尸要价”的丑剧(请注意:捞尸是由一个公司操作的,有岸上收钱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出纳”,也有船上配合要钱的“首席挟尸者”,所以“挟尸要价”不是单个人实施的行为)。作为曾经调查采访此事的一名记者,这里将本人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公开,供业界、学界以及社会各界参考。

       一、大学生救人与被救基本事实

       2名落水少年,陈天亮是大学生救出的,另一名叫张志鹏的少年抓住渔夫伸出的竹篙爬上船获救。现场救人的韩德元、渔夫讲述了这一点,一名在场的同学也承认张志鹏是“大家合伙救的”。这个“大家”包括大学生、冬泳爱好者、渔夫。

      渔夫参与了救人。具体事实为,向江中扔过一只救生圈,伸出竹篙,有一名大学生、一名落水少年抓住篙爬上船得救。同学们向多家媒体讲述的“见死不救”,是因为他们混淆了“救人”和“捞尸”的区别,把事发现场的2只渔船和事后赶到、以牟取暴利为目的2只打捞船当成“一起的”。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渔夫的“帮助”或“参与”救人远不可能像大学生那样奋不顾身,他们救人不够积极也是被目击者证实的。但如果说“见死不救”,我认为有点过。

      我个人理解,这除了渔夫和大学生们的价值观、道德水平有差异之外,可能是因为渔夫对溺水和死亡见得太多,有点麻木。渔夫自己则称,他们晚上打鱼,白天在睡觉,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救援落水少年,但他们参与救援了大学生,而且没有收取任何报酬。

    二、学生遗体打捞基本事实

    捞尸者陈波、王守海等人是在3名大学生沉入水中20-40分钟之后赶到宝塔湾的。平心而论,此时3名英雄根本没有生还的希望,所以也不存在“见死不救”。

    捞尸阶段,本人通过现场学生、现场参与救援的冬泳爱好者、现场目击者其中一人是照片《挟尸要价》拍摄者张轶,时任《江汉商报》摄影记者,后因公开身份被迫辞职警方消息来( news source ),解到的基本事实是:捞尸者赶到现场后,不问英雄的死活,不顾现场师生的感受,趁火打劫,开口就要钱,称捞一具遗体12000元,钱不到位不捞。

     当时长江大学的老师身上所带现金不够,答应对方先捞人,剩余的钱随后补上,但捞尸者不干。其间有女同学“跪求”打捞船船主尽快救人,但对方坚持要钱。无奈,师生们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凑了4000元交给对方,捞尸者才开始行动,同时扬言:“钱不到位的话,只捞一个”。

     图片定格的瞬间是,捞尸者以答应的36000元还没有全部到位为由“罢工”,一个叫王守海的捞尸者,把打捞上来的方招的遗体用一条绳子绑住右手(图片上绳子打结很清晰),用另一条带铁钩的绳子钩住T恤,将遗体横在水中……当时岸上的同学们哭喊着抗议这样的行为,但王守海摆手不动(请注意王守海的表情和手势,当时校方答应的36000元尚未全部到手)。

    王守海等人这样侮辱英雄遗体,目的是调动岸上老师和同学们怜悯和痛心,以及时拿到他们开出的36000元天价捞尸费。

    顺便澄清一下,《华商报》首发张轶的这张新闻图片的时间是2009年11月1日A11版,本人采写的这篇文字报道的标题为《捞尸者挟尸要价属实 “见死不救”渔夫喊冤 》,图片说明中对新闻主角王守海的描述是“打捞船船主(船头着白色衬衫者)”,没有使用“陈某”、更没有“陈波”字样。

    李玉泉把令人发指的“挟尸要价”粉饰成“牵尸靠岸”。实际情况是,当时方招的右手和T恤已分别被两条绳子固定,绳子的另一端分别由捞尸者王守海还另一位穿蓝色衬衫的男子牵着,不存在岸上配合的问题。

    《挟尸要价》引起大家愤怒的是,捞尸者“漫天要价”和“拿不到钱不捞尸”、“拿不到钱不靠岸”、“拿不到钱不交尸”(学生将捞尸者的以上行为误解为“见死不救”,当地警方调查的结论是“中断打捞”)的表现。

     打捞3具遗体,捞尸者分3次共收取了学校36000元现金。《华商报》、《新京报》、《南方周末》等媒体将以上基本事实公开后,捞尸者最终将收取的36000元捞尸费全部退还学校(这个处理有点矫枉过正,在政府救助缺位的情况下,捞尸收取一定费用有其合理性一面,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出在是否收费,而在于“漫天要价”和“拿不到钱不捞尸”、“拿不到钱不靠岸”、“拿不到钱不交尸(王守海自己的话叫‘钱不到位,尸体不能脱船’,有录音为证)”),“挟尸要价”始作俑者陈波,因构成敲诈勒索,被公安机关处治安拘留15天,并处1000元罚款。

 

       三、李玉泉的荒谬与狭隘

     大学生舍己救人遭遇捞尸者挟尸要价事件,触动了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大学生以生命为代价的利他主义与船夫挟尸要价、唯利是图的反差,暴露这个时代道德的分化和利欲的膨胀。

     当时并不在现场的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事隔近一年时间后,不顾英雄家属和长江大学数万师生的感受,突然冒出来为几个千夫所指、已经受到法律制裁的、以赢利为目的的捞尸者“招魂”鸣冤,称记者误读照片,制造假新闻”,无疑是继“挟尸要价”事件之后又一大丑闻!

     李玉泉称,因为“挟尸要价”的报道,“人们在网上发贴咒骂‘渔民’的没有人性,甚至咒骂‘荆州人’的‘冷血’”。看的出来,李玉泉的表演是想粉饰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丑恶,为所谓的“荆州人”正名。但这恰恰表现出李玉泉的荒谬和狭隘。

    《挟尸要价》客观记录了当下某些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甚至趁火打劫的丑恶嘴脸,但不能因此说“荆州人冷血”。奋不顾身救人的冬泳爱好者韩德元也是荆州人,为救人英勇献身的3名大学生也可以说是荆州人(户籍在荆州)。他们的精神无处不散发着人性的光耀!

      李玉泉在没有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恶意诽谤他人,其学术态度和道德水平应该引起有关方面重视本人在此郑重声明,不排除启用法律手段,追究李玉泉的民事责任。
                                                  

                                                     郝建国
                                                  2010年8月20日

                                              联系方式:248874097@qq.com

 

郝建国揭开的《挟尸要价》真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