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记系列 |
青岛不是青岛,天津不是天津。
第二次来青岛了,一出机场就被车接走,直奔青岛的新开发区---黄岛。 高速公路一个小时的车程,就远离了真正的青岛市区,以及著名的栈桥和海边的别墅区。
半月牙形的海湾,这头是青岛,那边是黄岛,轮渡25分钟,快船15分钟;在这里坐船去青岛,和坐巴士一样随意。
空荡荡的开发区,道路很宽敞,夜晚街灯很明亮,只是行人稀少。 突然来的寒流,吹拂着还在顽强盛开的樱花。 玉兰花总是开在干枯的枝头,外焦里嫩的颜色,庄重里透着滑稽;别人还在为她担心会不会滑落,她倒在寒风里得意的摇摆着。
黄岛去机场的高速路旁,经过一大片滩涂,有人在捡“蛤砺”(海贝)。 司机师傅说每天都会涨潮,海水漫过整个滩涂。 “一定很壮观吧?捡蛤砺的人来得及跑么?”我兴奋的问。司机师傅笑言:“没有那么快,是很慢很慢的漫上来的...” 很平很平的滩涂,海水远远的漫上来,安安静静的前进着,那情景应该很是了得。
328JET飞机其实更象中巴,20多个乘客拥拥挤挤的坐着,在沙尘暴的狂风里摇摇晃晃的到了天津。
天津机场出来,直奔塘沽开发区,也忽略了市区的存在。 酒店的房间里还是很干燥,不停的喝水,估计晚上还得弄个湿毛巾敷脸上。 在青岛的酒店里,也是燥热的难以入睡;离家这么多年,难道说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南方人?
一样宽敞的街道,塘沽路边的建筑物更漂亮一点;方方正正的墩子楼,一溜红绿交织的彩灯,夜色里花花绿绿的好像元宵节一样。
狗不理包子的味道,不提也罢;晚饭是一碗马兰拉面,努力的吃着,仍然觉得一般;24小时营业的店面,整齐而冷清。 估计未来几天也都是这样的晚饭了,酒店附近实在没什么可吃的,又不愿意和企业的人吃公交饭。 开发区这边,比天津市区的物价更高,建筑物也漂亮一些。 真是不知道天津这个直辖市怎么弄的,一点也不象在北京附近,落魄到寒酸的境地。
电视就那么开着,正放电视连续剧《过把瘾》。 看了几眼,就被吸引住了。 在当年,这应该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片子了。 王志文和江珊的表演都挺出彩的,当年的感觉一点点都回来了。 其实在王朔的原书里,杜梅应该更尖刻一些(原书的话:“你看杜梅侧面,象不象一把大刀?”),而方言也会更贫嘴。 王志文骨子里的儒雅没有掩饰住,江珊也显示出了古典美...不过两人都比较入戏,很多地方让人看人怦然心动,那种害怕远离又拒绝接近的感觉...还是被关注的渴望没有得到满足。
给票太留言,建议买一套回家细细看,仔细回味一下那个时代。
夜深了,再去备备课;后天上午争取早点讲完课,坐高速大巴直达北京赵公口了。
前一篇:周末.生日.饮酒
后一篇:多尼尔328-J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