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雪中桦
雪中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902
  • 关注人气:3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差点成为袁枚女婿的曹仁虎

(2020-07-24 16:11:22)
标签:

曹仁虎

吴中七子

分类: 文史资料
作者 陈文华

差点成为袁枚女婿的曹仁虎
曹仁虎像

差点成为袁枚女婿的曹仁虎

差点成为袁枚女婿的曹仁虎
曹仁虎著作《七十二候考》《转注古义考》

 

和钱大昕情同手足

曹仁虎本姓杭,世代居住嘉定周公村,14世祖杭维德幼年丧父,只能随母亲住外祖家,故而子孙改姓曹。曹仁虎出身书香门第,高祖曹国正,赠武德将军。曾祖曹锡命,康熙年进士,湖广抚标中营游击。祖父曹源,岁贡生,因曹仁虎而累赠中宪大夫,移居县城。父曹桂芳,人称檀漘公,文学品行为士林所推崇,岁贡生,候选训导,以曹仁虎诰封奉直大夫,晋赠中宪大夫。母亲程氏,累封太恭人。

曹仁虎从小好学,沉静谨慎,读诗书能举一反三。嘉定的另一神童王鸣盛自视甚高,“俯视侪辈”,唯独把曹仁虎和钱大昕看作朋友。曹仁虎十六岁补博士弟子,学政崔纪把他视为奇才。据清朝王鸿逵《曹学士年谱》记载:“十四年己巳,十九岁。时中丞觉罗公雅尔哈善檄下苏属州县,选俊才能文之士。闻先生名,招入紫阳书院。是时,院长常熟王峻深为奖许。”苏州紫阳书院闻名天下,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学府之一,自办学以来,“高材诸生,肄业其中”,“英才蔚起,代有其人,故声名人物,甲于海内”,由于办学成绩卓著,受到清朝政府的多次嘉奖。当时与曹仁虎一起在紫阳书院求学的,有后来成为清代金石学家的青浦人王昶和后来成为一代巨儒的两位嘉定同乡钱大昕和王鸣盛。他们“居同舍,食同爨,晨夕切磋,务为经史有用之学”,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钱大昕称曹仁虎为“予同里总角交也”。事实上,两人的关系不止于此,钱大昕为曹仁虎写的墓志铭中提到,曹仁虎的高祖母,是钱大昕的曾祖姑;钱大昕的曾祖母,是曹仁虎的高祖姑;曹仁虎的父亲,是钱大昕祖父的入室弟子,钱大昕又受业于曹仁虎的父亲。曹仁虎比钱大昕小3岁,关系极好情同手足。多年后钱大昕论及与王鸣盛、曹仁虎的同窗之乐道:“古来称齐名者,李、杜,元、白,韩、孟,皮、陆,俱非同在一乡,而两君乃近得之望衡对宇之际,此生平第一快事也。”

诗歌妙绝,未有伦比

曹仁虎博极群书,精于考证,尤其诗歌妙绝,在紫阳书院深受两任院长王峻和沈德潜的赏识。沈德潜以诗名饮誉文坛,他选编的《吴中七子诗选》影响远播海外,其中包括曹仁虎的《宛委山房集》二卷。钱大昕在《习庵先生诗集序》中说,“习庵于学无所不通,而于诗尤妙绝一世,每分韵联句,同入皆争奇斗巧,自诩绝也,及见习庵作,咸退避无间言。古风近体,流播人间,海外异域,多有传其稿者”,“诗宗三唐,而神明变化,一洗粗率佻巧之陋,格律醇雅,酝酿深厚,卓然为一时宗。”

王昶所撰《曹仁虎传》记载,曹仁虎“聪颖好学,为时文禀经据古,娓娓千言。”“二十六年成进士,授庶吉士,散馆改编修。馆阁代言之文,院长辄委以起草,典重清切,宜古宜今。”王昶乡试中试后,于乾隆十八年(1753)写《与梦文子座主荐士书》给老师梦文子,举荐曹仁虎:“窃见江南人士虽多,惟曹仁虎、吴泰来、赵文哲、张熙纯、严长明为之最。仁虎齿最少,性情谨洁,其诗华赡富有,博士弟子中未有伦比。”对曹仁虎予以高度赞扬。

曹仁虎诗风华缛丽,七律尤其典雅工整,被视为“七子”中最具才华的作者之一,“舟车所至,乞诗文者屦满户外。”一些对句如:“楚水乱帆时近远,吴山残雪半阴晴”;“千重粤峤寒烟外,万里珠江落照中”;“水流王气连丰沛,山拥晴光人海沂”;“涧道水声疏雨歇,江天帆影夕阳多”等都传颂一时。年少时,与王鸣盛、吴泰来、赵文哲等同窗好友每每唱酬相和,半个月左右就汇成一集,或分题,或联句,或分体,每一篇出,就被到处传唱,传说他的诗歌流传到海外,日本国相以饼金购买之。

谈及曹仁虎对诗坛的影响,王昶的《曹仁虎传》云:“其诗初宗四杰,七言长篇,风华缛丽。壮而浸淫于杜、韩、苏、陆,下逮元好问、高启、何景明,及本朝王士祯、朱彝尊诸人,横空排奡,才力富有,衮衮不能自已。七律尤高华工整,独出冠时。(时)诗道杂而多端,黄茅白苇。及仁虎诗出,乃奏金石以破蟀蟋之鸣也。”评价极高,但后来也有人指出,曹诗一味追求典赡缛丽,感情相对贫乏,难以动人,人称“如珍馔满前,不能隔宿。”

乾隆癸未、甲申(1763-1764)年间,每逢大典,翰林院应奉文字及宫廷门联多出曹仁虎之手,典重堂皇,足以程式,所撰试帖、试卷,体裁典雅,与纪晓岚并称。

一些宫廷门联几经传抄,已然经典,如皇极左门:“九重敷敛范陈箕,曼羡蕃鳌其锡;万国会归光戴斗,荡平轨路同遵”;右门:“洛筹福纪庆洪延,象协居中建五;干筴祥符征顺叙,功侔则大函三”。敛禧门:“辉骈宝券晋云阊,推策纯常集嘏;庆衍瑶筹赢澥屋,阐珍舄奕流禔”;敛禧左门:“重宵日月烛升恒,景运祥开久照;八表山川征乐寿,昌期福集新韶”;右门:“化成熙嗥验风从,治比春孳夏育;祥迓炽昌昭德致,符呈干络坤维”。据史载,类似联对有数百言,王昶认为,这些联对“置之盛唐诗内,皆绝妙好词也。”

差点成为袁枚的女婿

曹仁虎才华横溢,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也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趣闻。

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下了这样的故事:朋友陈竹香为袁枚长女成姑商议婚事,诵读了曹仁虎的诗句“水连铁瓮无边白,山到金陵不断青”,袁枚十分欣赏,遂让大女儿成姑与曹仁虎订婚,双方都十分满意。不料另一朋友蒋棨也来提亲。在袁枚为难之际,蒋棨“剔嬲不已”。“剔嬲不已”就是不停纠缠的意思,最后袁枚只能退掉曹家的婚约,把成姑许给蒋家公子。可惜不到半年,袁枚的女儿、女婿双双去世。伤痛之际,袁枚又想起前约,而此时的曹仁虎却已“旋入词林”,都进入翰林院了,袁枚只能追悔莫及地悲叹:“数之不可挽也如是。”

袁枚在《子不语》中又记载了一则《忌火日》。曹仁虎任翰林院编修时,有一天睡午觉,梦见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前来拜访。那人自称是黄昆圃,一见面,拉着曹仁虎就走。到了一个宫殿巍峨处,看见正殿里有一位穿着清朝冠带朝服的尊神朝南而坐,那神请曹仁虎进见并对他说,我们三人都是翰林院的官儿,所以只行前后辈礼,不行上下级礼。双方坐定后,尊神双目注视着曹仁虎说,你十一岁时,曾做过一件大好事,上天也已知道,所以特降旨召你到这里来,授你官职,你要从速前来。曹仁虎听了尊神的话,脑海中茫茫然,不记得小时候做过什么事。他再三推辞,竭力说家中贫寒,子女幼小,所以不愿意前来。尊神很不高兴,对一旁的黄昆圃说:你再好好劝劝他。说罢,也不打招呼,转身就走了。

黄昆圃拉着曹仁虎的手,笑着说:我也深知翰林这差使很清苦,但你为什么恋着家眷,不肯来供职呢?曹仁虎一再请求,黄昆圃就说:我且为你去说说情,也许可以免了。但你以后遇到火日,千万不可出门。切记!曹仁虎问这位尊神是谁,黄昆圃说:是张京江相公。又问这里是什么地方,回答说:是天曹都察院。张京江是康熙朝时的宰相,风度端庄凝重,号称清朝第一,天曹都察院是道家所说的天上的官署。曹仁虎听后猛然一惊,就醒了。

此后曹仁虎每次出门都要翻看历书,如果遇到火日,即使是红白大事也绝不出门。过了几年,曹仁虎火日不出门的意识就淡薄了。乾隆三十三年(1768)腊月二十三日,他应邀到太史程晋芳家中参加诗文酒会。按当时风俗,这天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大家就以此为题吟诗对句。席间,酒过数巡,曹仁虎忽然昏昏沉沉,人事不省,大家拼命摇晃他也没反应。众宾客大吃一惊,有人认为可能是诗句有冒犯灶王爷的话,所以灶王爷来作祟了,于是一起向灶王爷磕头谢罪。直到三更时分,曹仁虎才慢慢苏醒,说是刚才恍惚行走,有位穿黑袍的人迎面把他拦住送回来的。第二天,曹仁虎取来历书查看,发现二十三日正好是个火日。

与伶人的交往轶事

清朝从基层“公务员”到达官贵人,都颇好断袖之癖,也因此演绎出了不少故事。当时断袖之癖多发生在官员和优伶(男演员)之间,李调元所著的《雨村诗话》记录了不少轶事,有一则是关于作者与曹仁虎的诗歌往来,反映了曹仁虎对一个名叫翔儿的伶人的喜爱以及作者对曹仁虎的调侃:

通州无乐部,饮宴必雇京中梨园。时天成部在州,有歌者翔儿,习庵颇昵之,赠余诗云:“兰堂布氍毹,四坐明灯耿。檀槽拨新声,翩翩舞袖影。为欢夜厌厌,疑入华胥境。殷勤捧卮人,相对肯独醒。爱花不忍折,嗒然已酩酊。遑问秋江边,芙蓉怨孤冷。解佩情漫通,乘槎路方永。明日溯波归,三星照算笭箵。”余复嘲之云:“品花不在貌,令人心终耿。满园红紫烂,独爱牵牛影。既邀周郎顾,胡为便出境?至今望重来,泪滴睡袖醒。何时再鸿雪,浅斟话酩酊。黄花有兴无,登高趣更永。寄问羡鱼人,及早备笭箵。”盖戏之也。

无独有偶,清代另一著名才子钱泳在其笔记《履园丛话》中记载了一则打兔子的轶事,文中也提到了曹仁虎。

乾隆年间的状元毕秋帆任陕西巡抚时,门下的幕僚大都蓄养男宠,这些男宠仗着主人之势恃宠而骄,常常和衙门里的公差发生冲突,毕秋帆深受其扰。为了治理这种怪象,有一天毕秋帆召集幕僚饮酒作乐,席间突然喝令中军参将率五百名兵卒进府伺候。幕僚们十分惊诧,纷纷询问巡抚大人此举何意,毕秋帆回答道:官署中的兔子太多,我要把他们全部打出去,以图耳根清净。在座的幕僚有的哄堂大笑,有的却不敢笑,大家都知道巡抚大人口中的“兔子”就是指那些男宠。曹仁虎与毕秋帆是表亲戚,当时因守孝在关中书院讲学,常住在毕秋帆官署中。有一次毕秋帆到他的房间去,曹仁虎正酣卧尚未开门,门上新贴了一幅对联:“仁虎新居地,祥麟旧战场。”毕秋帆不以为怪,反而笑着说:“此必钱献之所为也。”祥麟是秦中一个著名伶人,“年已二十余,容貌中人耳。然至逢场角艺,姿态横出,精彩相授”,钱献之是钱大昕的侄子,用仁虎对祥麟,不仅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而且内容贴切搞笑,可见当时男宠之盛行。

官员与旦色的交往,乾隆年间的《秦云撷英小谱》中也多有记载。曹仁虎是《秦云撷英小谱》的作者之一,亲自为一个叫三寿的伶人作传:“三寿,本赵姓,四川绵州德阳人”,“余引寓青门,于丁酉七月遇三寿于田商山太守署中”,“不施脂粉,而天然妍媚,迥异曩昔。少顷登场,曼声徐引,四座尽倾”,三寿每次到曹仁虎这里,都为他捧书拂纸,“执役如僮仆状”,并言词恳切不舍得离开。三寿不要酬金,希望曹仁虎帮助他脱籍,“倘蒙主人恩许,相随至京,虽死无憾”,可惜那时曹仁虎自己萍踪不定,囊中羞涩,而三寿正以色艺称绝一时,所以最终没能如愿。

乾隆五十一年(1786),曹仁虎奉命视学广东,而前任平少詹曾受业于曹,师生先后视学广东,一时被传为美谈。乾隆五十二年,曹仁虎的母亲程太恭人去世,恰逢曹仁虎在广东连州考查,未及亲视含敛,接到讣闻后,悲痛至极,昼夜哭泣,以至在丧母一个月后竟因哀痛过甚去世,时年五十七岁。

原题:格律联句,卓然为一时宗——曹仁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