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心灵的探索——读雪中桦的小说《空心人》

标签:
空心人雪中桦 |
分类: 文学评论 |
在昨天最后一秒钟到来之前,我看完了《空心人》这本小说,开放式的结尾,令我与作者站在类似的十字路口上,掩卷遐思,难觅答案。窗外夜空中似圆非圆的月亮呈浅黄色,暧昧而又温和,仿佛看懂了作者的心思,也牵挂起书中主人公夏松涛、关丽、温红等角色的命运。
250页、18万字的《空心人》是作者雪中桦公开发表的第一本小说,它采用意识流的写作方式,我开始看时,感觉在段落与段落之间、语句与语句之间跳跃性大,似乎缺乏必要的联系。但是仔细揣摩,揭开看似天马行空的外表,显现出的却是一条血脉偾张的笃定的情感与理智缠斗不休的小说脉络。
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人物对话的表达方式不大适应,因为没有冒号和双引号,不分段落,往往在读第一遍时搞不清楚某句话是谁说的。但是这种不适应很快就变成了适应,我也逐渐理解了作者如此处理人物对话的良苦用心。与传统的小说人物对话方式相比,《空心人》这种简短、快捷,甚至时空穿越的语言风格,使故事节奏更为紧凑,与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思维方式或许更为贴近。
小说涉及夫妻间的冷暴力主题,总的感觉是矛盾双方都有责任,尤其是看到结尾处,得知“冷暴力”的施加者关丽做了颅脑手术,躺在病床上念念不忘儿子东东的时候,我开始同情起她了。还是那句老话,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产后抑郁症或者脑部肿瘤也许正是关丽对丈夫夏松涛实施“冷暴力”的生理上心理上的原因。它也让读者陷入思考——如何加倍善待和呵护家人。
男主角夏松涛的率直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不论与妻子的冷战还是对情人的温存,既有我行我素的本性又有于心无奈的两难,让读者看到一位负重前行,苦苦挣扎而又从未颓废的男性青年形象。
小说的叙述语言也别具风格,正如作者自己所披露(夏松涛多多少少有作者本人的影子),他在少年阶段酷爱绘画,这在本部小说里的语言叙述、环境描写上明显能感觉出来。细心、敏感,对色彩、形状的捕捉及表达等等,都能反映出作者在这方面的天赋。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与我同龄,从小就相识,他在小说中所描绘的环境景物有许多是我所熟悉的,读起来也陡增不少亲近感。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认为《空心人》是当今文坛的一部奇书,凡是有心阅读的读者,都能从中得到身心的滋养、精神和思想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