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爱游的名湖
(2008-12-26 17:16:31)
标签:
唐玉虬文化 |
分类: 文史资料 |
唐玉虬,更名念祖,字式公,一字髯孙,安徽宣城人。允甲子。书学智永千文、虞世南破邪论、欧阳询心经,篆学峰山碑,隶学曹景完碑,虽未能入室,时有合作。不时作画,乃通画理,为人强作,亦萧萧有致。
中国名水,首数五湖,五湖震泽为大,震泽一名笠泽,即太湖也,边缘数邑,
地跨两省,周围八百余里,诚吾国之巨泽也。不佞太湖湖畔人也,生长烟水之乡,
入鸥群而不乱,拉渔父以为朋,明月入怀,飞尘不染,诚江湖之散人也。记民五六
年间曾与友人渡太湖游马迹山,又曾携内子游龟头渚,与内兄钱青麈登湖滨之飞云
阁,高诵王子安滕王阁序,太湖三万六千顷,吞吐胸怀间,涛声与书声互相酬作也
。又尝与内子自无锡乱湖而过,至吴兴。饱览全湖风景。旧游历历在目,不意今乃
为天涯万里羁旅之人也。聊将前此游湖诸诗,略录数首于下:
雨珠斜蹙碧纹波,耳畔清声快意多,若放红渠三万亩,孤舟卧听更如何?
风涛历乱足清听,唯见苹花远送迎,一叶轻舟随鸟渡,晚山过雨不胜青。
自入无人境,心清欲忘形,松阴连寺碧,峰影落湖青,乱鸟啼斜日,孤帆傍远
汀,未能结茅住,归去负山灵。
以上渡湖游马迹作。
遥青远翠入重栏,此地森森夏亦寒,湖水湖风三万顷,开窗倚尔鬓边看。
十年孤抱向谁陈,匣底龙渊只自珍,湖上扁舟无数在,未回天地有闲身。
幸出鸡虫得失间,朅来湖上望青山,飞云阁上看云坐,纵有风波亦自闲。
一样生涯总隔凡,时闻高唱到松严,经风经水能无恙,我爱湖心数片帆。
以上与内子游龟头渚作。
青冥万顷气长涵,形胜无劳海客谈,生面别开峰七二,洪涛自壮地东南。禽飞
晚认龟头树,帆影晨迷马迹岚,何处疏林斜照里,洞庭霜薄熟黄柑。
以上与内子自无锡渡太湖至吴兴作。
不佞每游山水,好为诗以代游记,以上诸诗,凡太湖之景象,与当日游湖之感
想,皆可于诗中得之。
自二十六岁即与故乡之太湖相别,而北游于古北平,北地虽少水,而燕京之山
水特佳,颐和园,万寿山有昆明湖,燕京城内有南中北三海,即明朝之西苑。北海
之北,复有什刹海;三海也。什刹海也,虽有海之名,其实皆湖也。颐和园昆明湖
余尝一游,三海什刹海则一二年中余之形影,无日不徘徊其间。
从十九年春间起至二十六年冬间止,凡七八年中,余之形影,则无日不在杭州
之西湖,四时之暇,休沐之辰,则与二三友人,或荆人小女辈,一舟荡漾于烟水之
间,南高峰之南,北高峰之北,三竺六桥,净慈昭庆,于坟岳墓之间,听其舟之所
止而休焉。凡所谓晴湖,雨湖,月湖,雪湖,更有所谓灯湖(夏历六月十八日)者
,譬如儿童理熟书,不知反复温寻有数十百遍矣,温理一遍,则别有一遍滋味,愈
温则滋味愈出,至予别离西湖之日止,湖之与人,脉脉相望,不觉黯然而魂消,西
湖飞波为泪以送予,余亦长寄愁心与明月,至今犹亭亭印于三潭之间也。余在西湖
作诗近千首,兹录二首于下:
碧水写门幽,凉风起竹楼,窗明湖受月,杵乱墅迎秋,兴发摊书卷,朋来驾叶
舟,遥看藕花际,无数夜萤流。
云林抱寺入春浓,风里高杉雨后松,湖上绿阴兹最满,月明无处漏疏钟。
此外余复游南京之莫愁湖扬州之瘦西湖,绍兴之东湖,皆各有妙处,莫愁湖诗
云:“飞鸥浴鹭自优游,一任东风绉碧流,除此一湖烟水外,九州何地说无愁?”
二十六年春曾游萧山之湘湖,湘湖亦一奇也,余作诗代记,读者可以想像焉。
“萧山之西有湘湖,烟波缥渺绝世无,斜阳照树岩花远,天开一幅思训图,共
说湖长九十里,一桥压湖如束绮(压湖桥东为上湖,西为下湖,)上湖窈窕美人姿
,微风鳞鳞碧纹漪,春山两岸临妆镜,画得长眉真入时,下湖洒落高士怀,吐出良
田千顷赊(下湖多半长为田,)芄芄禾黍连云种,冷灶生烟一万家。上湖临流民无
稼,探湖出土陶砖瓦,美人不屑剜肌肤,西方大士身可舍,吁嗟乎,湘湖尺寸供实
用,不似西湖惹游众。我驾扁舟独往来,惟有湖风作迎送,令人恍入潇湘游,重崖
翠竹幽禽弄,曾闻汉季有卧龙,早年潇洒名士风,一朝幡然答三顾,尽瘁王事歼厥
躬,又闻宋季文信国,年少风流听丝竹,一朝横身当战场,洒血幽燕天下哭。今之
湘湖毋乃是,何限饥鸿生计托。摩顶放踵甘为之,湖身湖心任耕凿,犹能不改风人
度,动如绉絺静寒玉,由来水德称利济,虚美悦人何足录,吾将老矣心慨然,抽毫
一赋《湘湖曲》。
南昌有东湖,百花洲即在湖中央,其景窈窕,与西湖相似,廿七年夏,避难过
此留兼旬,有诗云:
此湖水色似西湖,抛却西湖到此居,不识断桥今夜月,何人垂钓里湖鱼?
是岁八月十三日余由湘入蜀舟过洞庭湖,洞庭为我国第二大湖,其雄阔与太湖
仿佛,惜余未经岳州登岳阳楼,以纵目写抱,然亦不可以无诗也。“晓别长沙市,
晚风过洞庭,涛掀万顷白,树认一堤青。鼙鼓到来绝,仙灵时此经。五言诗卷在,
(余所刻《五言楼诗稿》)吟与老龙听。”又云:“湖泽洞庭大,岳阳楼观雄,文
章范老子,诗句杜陵翁,烟水兵戈泪,乾坤忧乐衷,我来未登眺,感慨古今同。”
成都之北四十华里,有邑曰新都,明代杨升庵先生遗宅在焉,有楼台池沼之胜
,后人种桂极茂,秋日花时风景绝美,余抵成都,适值仲秋,闻林山膄先生绳其胜
,急驱车往访之,以诗代记。
杨公读书宅,生时未得归,(升庵卒云南贬所,)江花与江草,殊乡思独悲。
(江花与江草,异国看春生,升庵名句也,)谁从百年后,满种丛桂枝,下映碧湖
水,清可鉴须眉,明月更来照,楼台洁无埃,秋光彻天地,丛桂花霏霏。故山猿鹤
在,魂招定归来,科名一代重,著述千秋垂,(升庵明正德间状元,父宰相,父子
俱立名节,明代著述之富,升庵第一。)文辞如天香,未许麈俗知,公吟古离别,
我伤今流离,西风一万里,吹泪到海湄。公乡我殊乡,一样萦归思,柴门有老亲,
未敢长留兹。
以上诸湖,烟波美丽,有华贵气者,则北平万寿山及昆明湖等是也。烟波窈窕
有美人态者,则杭州之西湖,南京之莫愁,扬州之瘦西子,南昌之东湖是也,嘉兴
之南湖亦然。(余在车中屡望之未往游。)烟波浩淼,雄阔奇伟,则吾乡之太湖,
岳州之洞庭湖是也。亦窈窕,亦华贵,亦雄阔,则萧山之湘湖是也。桂湖一勺之水
耳,然亦驰名西川者,则以升庵故也。标新领奇,各擅佳处,余游踪所至,无不爱
之。然余归梦则无夜不笠钓茫茫,常在震泽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