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則宏】
白領是什麼?根據大陸「現代漢語辭典」解釋,「白領在某些國家或地區指從事腦力勞動的職員,如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政府公務員等。」一般人的印象中,那些穿著深色套裝、白色襯衫、手提名牌公事包、穿梭於各大辦公大樓間,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上班族,就是所謂的白領階層。
11月初,一篇名為「2007年全國主要城市白領工資標準」的文章開始在大陸網路流傳,後來還被不少平面媒體援引報導,卻在大陸上班族間引起一場不小的風波。多數上班族看過這分工資標準後才驚覺,原來自己連個「白領」都稱不上。
這分實際是由網友集體「創作」出來的假報告指出,中國社科院結合各城市的物價水準、居住成本、交通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公布今年白領工資標準。
大城小鎮 差距很大
按這項標準分類,香港白領標準月收入為人民幣18,500元(台幣約80,404元)、上海5,350元(台幣約23,252元)、北京5,000元(台幣約21,731元)、廣州4,750元(台幣約20,644元)。
但根據上海勞動保障局發布的大學畢業生工資指導價位,去年上海大學應屆畢業生,月薪在人民幣1,000元以下的占1.7%,1,000元至2,000元占40.1%,2,000元至3,000元占33.3%,3,000元至4,000
元占13.8%,4,000元以上的僅佔11.1%。若按這分偽新聞,上海大學畢業生幾乎沒幾個能躋身「白領階級」。
新聞被炒大後,雖然社科院出面否認曾發布過這分報告,卻已經引爆不少大陸白領階級內心壓抑已久的不滿,紛紛在網路抒發自己的心情。上海某外貿公司擔任技術人員的嚴華,大學畢業出社會已一年多,月薪從最初的2,000元漲到3,000元。
裝扮稱頭 苦在心頭
嚴華在網路上說,看到上海的白領工資標準是5,350元,讓他覺得自尊心很受傷害。「我的同班同學裡就算是混得最牛的人,現在也不過4,000元左右,大部分人沒有超過3,000元。可你說我們不是白領?那我是什麼呢?」
「以前總想著工作了,當了白領就能過好的生活。現在我還是穿著大二買的T恤,還有同年夏天打工買的一雙NIKE運動鞋。改變的確有,那就是不能睡懶覺,不能想不上班就不去上班。每天中午吃飯盒,晚上7點多才下班。大學時代的理想和愛好漸漸消失,難得找個時間和朋友聚會,卻發覺大家都是一樣的,第二天還要裝得人模狗樣地出現在辦公室。」
有上班族這樣形容自己的生活:「幹得比驢累,吃得比豬差,起得比雞早,下班比小姐晚,掙得比民工少,看上去比誰都好,其實只能勉強溫飽。」看來全世界白領的工作雖然有很多類別,但白領內心的苦悶顯然都是一樣的。
【2007-11-17/經濟日報/C6版/新遊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