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璐霸屏和王泽山、侯云德几近没评


李小璐与贾乃亮、PG-one那点破事,一些媒体依然亢奋。有人不断挖出所谓猛料,有人高调地站队,更有些人揪住PG-one的恶俗不放。网友经那些媒体及幕后推手的挑动,照例各自站队,相互对战,好不热闹。形成对照的是虽然王泽山、侯云德两位老科学家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却没有多少人关心,并不能真正成为社会热点,尽管主要媒体用大标题、大文章报道他们,可就是不能把他们带热。
王泽山、侯云德两位中国的顶级科学家过去取得的科研成果,其实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王泽山的贡献是在国防科技上,他是研究炸药的,他研究的火炸药对火炮、火箭、导弹、航弹、鱼雷等关系重大,可谓中国的又一个诺贝尔。侯云德研究的领域事关我们的生命健康,他是“中国干扰素”之父,研制出来的α1b型干扰素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毛细胞性白血病等有明显的疗效。2009年,全球突发甲流疫情,国外死亡人数上万名。而在中国,没出那样的状况,就由于侯云德仅用87天就研制出新甲流疫苗。但到了2018年,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民众对他依然比较陌生。其实,在科学界,侯云德是拿奖拿得手软的一位科学家,之前,曾获得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
这真是奇了怪了的社会状态。不知从何开始,正经的事许多变得没法做没法谈了,不正经的事,却以休闲、娱乐至死和粉丝经济的方式大行其道。原本最聪明最有智慧的科学家们,不知不觉就不再是社会特别尊重的那一群人。这有科学界本身的原因,科研机制僵化、科研成果的转化难、滥竽充数的草包科学家太多、学术腐败严重等问题,让科学家失去好多光环。再就是反智主义大行其道,金钱至上,社会越来越浮躁,那些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辛勤付出的科学家并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相反的,那些影视明星与运动员们,却可以凭一两部走红剧、没底线的炒作快速暴红与暴富。如此形成的反差,让大量年轻人眼里只有明星而不怎么在乎什么科学家了。
那些明星当真圈粉的能力特别强。好些人没有什么文化,没有什么修养,也谈不上人格与道德,可就凭他们犯犯贱,发发嗲,卖卖萌,他们的衣着打扮、频繁的恋爱、结婚、离婚、偷情等事件,就能让成千上万的人为他们狂欢与站队。关于他们的所谓娱乐新闻,有一帮狗仔队不停地“深挖”与编造,只要能够成为话题,就很容易闹成社会焦点新闻事件。王宝强、马蓉那对夫妻神神怪怪的离婚案,仅因王宝强2016年8月14日凌晨一篇简短的离婚声明,就一下子闹得沸沸扬扬,至今仍是一些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历时一年有半了。现在,李小璐事件又跟上来了,甚至所谓中央媒体也参与其中。
如果没有媒体跟风,那些明星的恶俗娱乐新闻,又怎么能炒作起来呢?有些网路媒体,现在实际上近乎拒绝谈论娱乐、吃喝玩乐、生活健康、网路游戏、炒股投资等以外的话题。这样的舆论氛围,除了不断拉低受众的智商之外,还能做什么有益的事呢?
说起中国科学界,屠呦呦也是由于得到诺贝尔科学奖,社会上才一时对她有所关心。最近,好消息传来,她的团队又发现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有独特效果,还已证明青蒿素在治疗肿瘤、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也有一些效果。但这样的重要成果,真关心的人不多。袁隆平大家真对他熟悉一些是他与隆平高科那个上市企业联系在一起,好多人不知道他在海水稻这一块有了重要进展。扬振宁做过什么重要历史贡献,许多人对他知之甚少,但他们就是看不惯他与翁帆的婚姻,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对他来一次讽刺挖苦。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可以被媒体拿来宣传的科学家,多数都已经年事已高的老头、老太太了。其实,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曾美丽/帅气过。媒体报道他们只有年老的照片,略去了他们青春的风采和中年时的魅力,对年轻人的视觉冲击力就不够了。
很明显的,在整体上,这个国家的基本社会价值观出了严重的问题,产生了不该有的偏向。不然,怎么可能令科学家与明星们放在一块对比,产生那么大的落差和一些奇怪的思绪、情绪与基本判断呢?可这样的批评,在有些人眼里,竟然是可怕的一种思想。在有些人看来,不去正视问题,不去想问题,不去解决问题,那就是最保险的生存技巧。
“扫一扫”欢迎关注航亿苇微信公众号:poem1962,更多珍藏送给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