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胆小怕事、趋利避害的权利


过于懦弱的人让人看不起,可是,胆小怕事、趋利避害却一直是成功的生存法则。
我们很多人看不起别人的懦弱,但以自己的标准自我检视,实际自己也正是懦弱之人。
一些人成天在骂别人只会屈从,做奴隶,但只是希望别人冲在前面当炮灰,最后自己当一名扛旗的胜利者。
不少人的勇敢,只是嘴上的勇敢,故称作嘴炮党。
打嘴炮当真是极其容易的事。只要在公共场所和网路上高声疾呼、骂骂咧咧、喊打喊杀就可以了。
在网路上,嘴炮党显得比较凶猛,多因为根本不需要实际的行动。
有人在网路上,变成一个斗士。可离开互联网,走到线下,走到实际生活中,却是怕这怕那的木讷之人。
相反的,真正的行动派言论却不多。一是不喜废话,二是性格取向决定了好多事懒得去说,三是有些行动派坚信的是干了再说。
但是,我们看见的不争事实是,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争夺包括战争在内,绝大多数没有必要,没有意义,甚至是荒谬的、丑陋的、野蛮的、愚蠢的、邪恶的。
行动派干了再说,有时,常常就是把事情搞砸了。
许多事,只要当事人稍微冷静下,悲剧就可避免。
有些事,是需要大家勇敢地战斗,慷慨赴死,可有一个前提,那必须是真正值得的。可好多时候,当真不值得。在人类历史上,至少90%以上的战死是白死,可以说死得相当地窝囊。
一时之气上的冲动,常常是魔鬼的诱惑。
菜市场为了几毛钱、几两重的争议变成大吵大闹,最终打得你死我活,有意思吗?
因为别人说了你几句闲话,你就与人家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真该这么做吗?
有人说了你的某个精神偶像几句“坏话”,那偶像不是你亲生爹妈,你却比死了父母气急败坏,值当吗?
对事件、时势如何判断,是一个难题。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明末杰出思想家顾炎武的思考值得借鉴。
顾炎武《日知录·正始》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才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含义。如果只是改造换代,那么普通民众根本没有责任,因为那是尔等皇帝、官僚的事,国家是你们的,你平常享尽荣华富贵,国家的兴盛与衰败正是你们管治的结果,所以,国家有难的时候,理应你们冲上去保家卫国。但是,如果不仅是亡国,而是亡天下了,那意味着摧毁我们的文化,造成文明灾难和历史大倒退,那么,所有的民众就都有责任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文化与文明了。
从中国历史来看,如果从文化与文明层面来看,几次重大倒退,也主要就是五胡乱华、宋亡、明亡等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因为那都有大规模种族大屠杀。晋之后五胡十六国,短短几十年,北方汉人锐减近千万。元蒙灭宋,汉人被屠杀至少6000万;满清灭明,汉人被屠杀至少5000万,其后满清又更以文字狱等手段建立极其愚蠢的奴才文化。
除了如此的亡天下,真值得普通老百姓拿命卫国的情形当真不多。
亡天下之痛,一般多是异族入侵所致,也有的时候,则是义和团式愚蠢之祸。
那在大部分历史时期,真未到那种程度。有的小集团,刚开始对民众一堆承诺,过后一掌权就变脸,那凭什么要普通民众相信并追随他们?
面对并不确定的时势和看不清的现实,普通民众谨慎一些,不跟着起哄,胆小怕事一些,趋利避害一些,他人真没有权利妄加指控。
再说,世间许多事,未必就是激烈对抗可以解决问题的。真以为什么事都可以那么冲,依靠一腔热血就能改变什么吗?有人鼓吹狼性,不过是希望社会到处有冲撞,好让他们浑水摸鱼吧。
其实,真正改变社会的急所是在于社会的全面觉醒。社会启蒙没有完成,也没有多少人在努力,那社会变来变去也依然积习难改。不争的历史现实是许多亚非拉国家都陷入这样的困境:贪污腐败无能让大家都无比厌恶,可换谁都掌控社会,都依然是那个鬼样子。
“扫一扫”欢迎关注航亿苇微信公众号:poem1962,更多珍藏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