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情凉山“悬崖村”永难解决贫困问题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只因17个孩子上学攀爬800米高的危险天梯一事而被成功煽情,进入了公众视野。
这个村子有76户人家、358人。村子在古里拉达峡谷的美姑河畔的险峻山坡上,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全村人均土地0.07公顷,即700平方米,一亩地略多一些。但土地贫脊,交通不便,近乎闭塞。村子对外最近的“路”,是17条岌岌可危的藤梯。攀爬这样的藤梯,稍有不慎就坠落伤亡。交通不便,村民有急病,不可能及时送院治疗,惟有听凭死神的安排。好事者跟随村里15个孩子周末放学回家进村,拍到他们的视频与照片放到网上,令天下人当真极度感动与震憾。
慈善!慈善!慈善!
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帮助这村子修路。然后就是要捐献,再穷再苦不能亏待孩子。可是,如果修一条低等级公路进村也要4000万元。15个孩子就算得到社会关爱,可他们的家还是在那陡峻的山岗上。而且,在凉山那地界,还有比县阿土列尔村还有困难的多个山村。有的山村,已经因人类活动而导致水土流失,引发“石漠化”,即满山全是坚硬的石头,大块的山岗变得寸草不生。在这样的山村,弄不好还会突然来场泥石流或山体滑坡大灾难。
也就是说,阿土列尔村那种地方,原本并不适宜人类居住。很久之前,阿土列尔村村人找到这个地方,实际是历史错误。最早的时候,多半也可能是逃避战乱而找到的临时居住地。不知不觉,先民适应了这块地,便长住了。但非宜居地先天不足,也就剥夺了村民的发展机会。
这种非宜居地,应是大自然的保留地。没有人类活动,草木顽强生长,可以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可人类侵入了,低浅的土层就容易随着人类的种植而逐步流失,渐渐土层越来越少,直到石漠化。因此,如果真要帮助阿土列尔村这样的穷山村,最明智的方法是帮助村民迁移这个穷地方。阿土列尔村还给大自然,变成自然保护区,禁止人类入侵,村民与动植物便都能获得解放。这才是阿土列尔村所需要的真正慈善。
但真要说服村民整体移民并不容易,同时安排他们移民也需要不菲的费用。故土难离的观念总是根深蒂固。有人或许还要用自由、人权为村民申张权利。可这问题有一个理性思考的问题,有一个长痛不如短痛的问题。对非宜居地,故土难离的理由也比较苍白。村民如果能有较好的安排,未来生活质量可以有较好的预期,那他们的感受与选择便不一样了。
其实,在没有什么活路的地方营造一时的安乐窝,并不是高尚的行为。阿土列尔村这样的天然穷地方,如果外界想方设法帮助村民在那里继续呆下去,那会需要持久的外援。那种依靠外援生存的小村庄,人们等于被圈养了起来。那样的圈养,也会让村民失去最起码的尊严。
扶贫不应是简单的施舍,也不应只知道煽情,而不去设法找到终极解决的方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浮在表面做一些文章,那仅仅是做戏罢了。那般那样,阿土列尔村这样的穷山村,过了若干年没人想起来了。就也被公众遗忘了。
“扫一扫”欢迎关注航亿苇微信公众号:poem1962,更多珍藏送给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