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补:官员有与劳工无的精神与精神病的对立
“车补”这个词闹了很多年了,很多农民、农民工及私营企业雇员,听都没有听说过。这种事与他们无关,他们也不必了解。在一家饭店当服务员的小琳听说有地方小小的处级干部一个月车补达到3100元,她的反应是打死也不相信。在服务行业干了快10年了,小琳从小姑娘长成大姑娘,月工资从过去的1200元涨到现在的2850元,却还比人家的车补少了250元,小琳一时间鼻子酸酸的。但转念一想又释然了。现在贪官越抓越多,说不准那些当官的今天拿车补明儿就下狱了呢。
媒体报道指地方车改后,许多干部“没公车不愿下乡”了。核定给他们的车补被这些人看作是个人收入的一部分。要去下乡进行的现场调研、督察,既费时间又花钱,那就能不去便尽量不去了。如果要下乡,有公车还行。但如今公车少了,申请起来麻烦,不方便了。和普通人一样挤公交车,既辛苦时间耗费也比较多,谁愿意受那号子罪呢?再说了,去比较远的乡村,公交费也相应增多。
车改后,多数官员自己购置了私家车。毕竟车改了,公车免费私用受到限制。他们这些人早已习惯了私家车出行。私家车办自己的事没有什么,要为公家办事,那就会特别亏。不算别的,汽油费,私家车跑起来当真比较费钱。任是谁,跑得越勤快,油耗越多。大家都是当官的,凭什么你不跑我跑?
咱们官员的思想觉悟在车改这事上又充分显露出来。各地在反“四风”后又因“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政治教育活动,流行起抄党章这种植“精致的形式主义”来了。形式就是形式,总是难以在实质上提高官员的思想觉悟和基本素质。党章不要说抄10遍,就是抄上1万遍,却抵不住官员手中的小算盘。车改初,为车补数字争得鸡飞狗跳。车改后,不管已经拿到车补还是车补未及时发放,反正车补已然成为个人收益的一部分,而不再具有为公家办事的性质。
而劳工阶层根本没有车补,他们便没有此问题的困扰。一般情况下,他们就是挤公交车、地铁。要办急事,或者一时想图个方便,他们就打的、租车。个人收入高一些的,就是私家车出行。私事或者公事,对他们没有区别。官员则不行。他们出行一般不考虑公交车、地铁,偶尔那样去挤一挤,也得叫苦不迭。公车私用易,私家车为公事服务难,打的、租车既贵也感到有失身份,所以还是继续用公车为好。公车不那么方便使用了,那老子就不出去办事了。
不过,对于乡下或其他一些基层,上面的官员来得少了,未必是什么坏事。有些个官员往下面跑,并非真是检查工作、调研或处理什么具体问题,而只是搔扰。那些人下乡一拨又一拨,一般都要下面的人作陪。吃喝等接待,由于反“四风”带来的“麻烦”,反倒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接待超标被人举报了,或者下面想不出变通的奇招,都不讨好。
“扫一扫”欢迎关注航亿苇微信公众号:poem1962,更多珍藏送给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