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该全面废除,大城市也不真那么吸引人
国务院决定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这项政策顺应了历史潮流,应当赞赏。但如果思想再解放一些,把“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这个限定语去掉,那就更值得点赞了。
超大城市或者说特大城市,房价实在太高了,已经普遍不那么适合地球人类居住,更不要说普通一点的中国人了。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如果有同样的发展机会,断不会选择高房价的特大城市。那地界居住成本太高,你辛苦打工得来的钱一大半交给房租,那肯定一点意思都没有。再说北京、天津那样的地方,雾霾等问题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如果一个人想多活几年,少生点病,怎么可能选择那样的雾霾大都市呢?
大城市主要吸引人的地方是发展机会多一些。但那有一个大提前,就是投资效益比比较明显。投资砸进去1万元能很快创造2万元的价值,那就非常好。只要砸钱,城市就一定疯狂发展。但投资拉动型经济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不管用了。某个临界点出现了,投资1万元可能就等于赔了1万元,投一个败一个,不但不创造价值反而浪费社会资源,那城市发展遇到颈瓶,大城市反而变成极可怕的地方。大城市人多,发展机会越来越少,最后不用你管,自然萎缩。美国底特律原来也是著名的大城市,不行了之后,至少有好多年,一栋房子1美元,也没人敢要了。因此,如果自由竞争,大城市到了一定时候也就自然饱和。
对城市和大城市人为地设置准入门槛,会产生一种闸门效应。对好多人来说,越是得不到,资源越是稀缺的东西,越有那种吸引力。完全放开,没有任何阻碍,自由出入,那一切都只是由自然规律来决定,那谁还会削破脑袋往大城市挤?六七十年前,上海没有户籍限制,这座城市虽然是当时中国最大,也就那么大。好多人发现苏锡常通嘉等地也不错,根本就不用非去上海不可。
一座城市太大了,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大城市病。这与政府的投资导向有关,而不是由于人们的迁徙自由造成的。纽约、伦敦等特世界特大城市没有什么户籍限制,现在比起中国特大城市,就汗颜了。纽约、伦敦现在才800多万人,巴黎更少,仅两三百万。只有东京人口怪胎一些,达到1300多万。东京人口较多,是日本大财团集中于此地的结果。另一个世界人口大城市是新德里。那也是印度财团偏好这座城市的结果。国家要调控大城市,投资导向上进行引导即可,根本用不着去管人。城市太大了,交通拥堵就不可避免。再加上环境等原因,那就不再是宜居之地。对许多追求真正生活质量的人来说,特大城市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可爱。
人们居住一地,有时也就是习惯而已。我在一座城市呆久了,生意圈、朋友圈在这里。如果在其他地方有更好的生意圈和朋友圈,那我何必一定要寄居此地?特大城市还有的优势是集中了医疗、教育和文化等优势资源,其中尤以医疗、教育为甚。你真想调控特大城市,就把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学校迁出吧。最好的医院藏在闹市区,常因交通不畅延误病人宝贵的就医时间。全国最好的学校更没必要藏身于大城市。欧美国家优秀的大学常在一个小镇上,反而给学校一个幽静的读书环境。广州将大学迁到大学城区,远离了市中心,大学还是那个大学。大学城不是最好的安置办法。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安排一两所大学最好。国家真限制特大城市,就规定一个特别法。全国的医院、学校进行评选,排全国前三十的,若在特大城市,就得无条件搬迁。北京大学太牛了,可以搬去广西某个小镇去。清华大学太牛了,可以搬去云南某个迷人的小镇去。协和医院太牛了,搬去山东或河南某个地方。你这么个玩法,特大城市如果控制不住,老航愿意将脑袋割下来给驴踢。
对一个国家,人口自由迁徙,是国家经济与发展活力的必要条件之一。你越是限制,就越代表贵国有许多不正常、不合理的地方。在珠三角地区,我就知道有人在此地居住了二三十年,户口却一直进不来。虽然一些城市有了“积分入户”、“购房入户”等变动之法,但也只是打开了点闸门。最烦人的是孩子上学。不是本地户口,孩子高价就读,也勉强可以读到高中。到上大学时,可怜的他们必须“滚”回老家去参加高考。户籍限制另外的一种“好处”就是肥了一批贪官。有人利用这一纸户口搞权钱交易,发生了一系列肮脏的腐败故事。而珠三角、长三角发展上的成功,又在一定程度上是户籍限制不那么强调的结果。大量外企、私企用人根本不看人的户籍,只管按能力与贡献给待遇与提升,才吸引大量人员。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了,但这些地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良好的用人机制仍在,经济恢复也仍比其他地方快。敢想敢做,就能让他们先行一步。
世界上已再没有什么国家仍在延用落后的户籍制度。正常的国家,都是城乡一体化的。在许多国家,你生活在农村与生活在城市,生活质量没有明显的区别,公共资源的享用没有什么区别。有些国家的乡村生活,反比城市好上那么一点点。爱热闹的人去城市,爱安静的人在乡村,各得其所。你想换一种活法,把房子卖了,把必须的家用装上车就走。就那么简单,自然。记得很多年前,中国也曾是这样子的。只不过很久以前,人们搬家不用汽车,而是用的马车、牛车。对年轻人就更简单。你背上背包,想去哪儿就哪儿。本来就应当如此。要不,怎么才是同一个中国,同一个梦想呢?我们从一地移居到另一地,并不是出国,为何一定要有那种莫名其妙的户籍限制呢?
“扫一扫”欢迎关注航亿苇微信公众号:poem1962,更多珍藏送给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