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敦煌寺塔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佛学 |
分类: 京外古塔 |

敦煌寺塔位于西安市汉长安城东墙宣平门遗址外南侧、今汉城乡青西村南。原敦煌寺内。六角七层,基座由青石砌成,塔身青砖素面。要不是有些砖雕,观赏性真是不高。

西安有大雁塔、小雁塔,但是这座敦煌寺塔还真是没听说过,还是三辅客推荐我去看的。

敦煌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敦煌菩萨竺法护在此翻译出《法华》、《光赞般若》、《渐备一切智经》、《弥勒成佛经》等重要经典,他一生共翻译佛经154部,322卷。有的资料则说是175部,354卷,或210部394卷。此前中国的佛经翻译都是零星的、小规模的。可以说,竺法护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大规模翻译佛经的人,敦煌寺则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翻译佛经的场所。梁代僧佑说:“经法所以广流中华者,护之力也。”

据寺内碑文《圣严寺并入广仁寺管理记》记载,隋代曾重修该寺。金代皇统五年(1145)政公法师重建。金代大定二年(1162),赐寺额“圣严禅寺”,故又以“圣严”名之。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寺中住持和尚了庵法师和他的弟子性福法师相继增修。明成化十一年(1475),性慧法师、觉成法师再次扩建。当地信士张宗器将寺院附近三十亩良田捐献给敦煌寺,作为寺僧常供之产。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和弘治十六年(1503)又有两次重修。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敕建广仁寺于原唐长安城西北隅,作为达赖和班禅进京途中的住锡之地。寺内一切轨制均尊藏传佛教,迎请喇嘛住持,传习藏地密法。此时,敦煌寺住持为修习藏地密法的尚经巴喇嘛,他认为同广仁寺法味相同,便以敦煌寺所有地产尽归广仁寺管理,从此敦煌寺便成为广仁寺的下院。清同治(1862-1874)初年的战乱中,寺宇曾遭严重破坏。

现在这地儿整个一个废墟,塔北侧有殿一座,也是很对付的新建筑










底层东面有一门洞,高约1米,宽约0.6米。

底层每边长约2米,高约3米,底层檐下每边有5块砖雕,为各种动物造像。




前一篇: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后一篇:终南山中敬德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