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古迹寻游
古迹寻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0,124
  • 关注人气:1,3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2018-11-18 21:25:35)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分类: 造像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古称东山,位于四川省剑阁县普安镇城东。相传汉张道陵跨鹤往返其间, 常有鹤栖鸣于山,因而得名。1956年8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将鹤鸣山石刻公布为第一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5日,国务院将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驱车几十公里从广元到剑阁县老城,有环山公路直接到鹤鸣山的东大门。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清代建的文峰塔矗立鹤鸣山顶,从东大门过去就是平路。远观还好,近看太新了。一座清代古塔没有兴趣去远处找角度。文峰塔为清代代风水石塔,号曰文峰。文峰塔门石刻有“文峰直透五华秀;笔阵中分两剑雄”一联,外围塔柱有蟠龙石雕,塔心有青石一块,雕太极八卦图案,为川北唯一与道教有关的风水古塔。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塔附近的摩崖石刻,没看清楚什么字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国保文物都在塔下几十米的博物苑中,八点半到的,等到九点一刻才有人来开门,开了就好。这种古迹除了我们这些寻古的人,根本没人来,早些晚些区别不大。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进门我是往右往上走的,考虑到石窟的排序是从左往右走,我按照实际走的反方向进行介绍。最后离开时看到这个太极图,感觉很新,就没看,门口有介绍内丹修炼分解图,没看到,又回来找,发现就在太极图的背面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有人在清理小造像上的青苔,我感觉和人家说说,先拍了张照片。还是有青苔感觉更有意思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左手到头处有个文峰摩崖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号称道教发源地。鹤鸣山就不止一处,发源地更不止一处吧。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摩崖道教造像。重阳亭右侧石崖上的唐代道教造像,是我国最大最好的道教摩崖造像,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均将它们列入章目重点介绍。现存的五龛造像,完整者二龛,均为长生保命天尊造像。“天尊”是道教最尊贵的天神之称。其中一尊造像高1.8米,戴莲花冠,着纳托,持法器站莲台上肌肤丰腴,庄重面善,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雕刻家以概括而又简练的线条刻就身形衣饰,形象逼真,以工整精巧的刀法刻就头、手、眉、眼,体现了“寿比南山”、“长生不老”的意境与教义。龛两边各有浅浮雕两组,为文臣、武士、护法神、妖魔、供养人等。不论是手持象笏者、披甲戴盔者、腰束战裙者、足踏妖魔者,都各执剑、叉、索链、宝瓶、法器,怒目睹眼,形态各异,咄咄逼人。其中二尊是位于登丰阁内右龛的造像。像高192厘米,完整无损,颈脖细长,接近“立七、坐五、盘三、卧八”的传统人体造型艺术的头身比例。据石刻题记考察,它是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的艺术品。龛台下还刻有雄狮、麒麟等祥瑞物。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这是第四龛,不知是没有介绍牌,还是忽略了。应该也是长生保命天尊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这个难道就是李商隐的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重阳亭,始建于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九月,由剑州刺史蒋郁监造。因为蒋郁意在借重李商隐的名望,使自己的政绩播美于当时,留名于后世,所以,邀请在梓州为官的李商隐为重阳亭作铭文。千余年来,碑为亭护,亭以碑闻。亭虽曾有坏毁,而唐碑却保存至今。据重修重阳亭碑记:九月建于东山之上,坐南朝北,为重九登高观景之所,故以“重阳”为名。北宋治平年亭圮碑倾,历经宋、明清、民国初,或修或塌,时有兴替。现存重阳亭系仿唐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8.5平方米,高4.4米,灰色卷脊屋顶。宋刻“古重阳亭”四字,刻在亭后正中壁上,字迹精刻镌深,苍劲有力。李商隐所撰的《剑州重阳亭铭》唐碑,现存于重阳亭侧的造像龛内,高1.88米,宽0.85米,小篆书阴刻文,是研究唐代文化的珍贵文物。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及序文,是中唐诗人元结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秋八月撰写的。名为颂扬肃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乱”开创唐代中兴局面的伟业,实则是文辞委婉,隐含讽刺,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唐王朝上层统治集团的贪婪腐朽和争权夺利的斗争,在一定程序上表现了作者痛恨藩镇割据,渴望国家统一的政治态度。碑文是我国书法史上名家颜真卿书写的。宋人文潜赞颜真卿书法云:“水部胸中星斗文,大师笔下龙蛇字。”千百年来,被历代文人书法家敬仰。摩崖石刻通高的313厘米,宽384厘米,自左至右竖行阴刻20行,共229字,通体端庄,气势磅礴。碑文是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刻在湖南祁阳浯溪石崖上,又在南宋绍熙年间(1195年)由隆庆府(今剑阁县)通判吴旰翻刻于此。至今碑刻完整,颜字风格犹存。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还照了张介绍牌,却没有找到相应的造像,正好走时看门的老人还不在。精华都看了,就这样吧。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西安敦煌寺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