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迹群国庆陕甘之行第三天富县华池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杂谈佛学 |
分类: 游记 |

第三天以甘肃庆阳华池县脚扎川万佛塔作为封面。第三天从富县寻塔开始,以华池寻塔结束,中间看了个石泓寺石窟。开元寺塔,也名西山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富县城西500米左右的龟山半坡上。开元寺和塔建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至二十九年,寺院早已被毁,现仅存塔。塔为楼阁式砖塔,面向正东,平面呈四边四角形,空心,底边长8.41米,原建十三层,现残存十一层,顶层残缺,残高41.8米。



福严院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南富县北道德乡东村西侧,也称东村塔。宋代建筑,平面呈八角八边形,系楼阁式砖塔,共13级,高30.2米,直径6米,每边长2.6米。塔体中空,原有木楼板和木扶梯,现已无存。塔每层四面设券门,内辟方形小室。塔身各层以砖叠涩出檐,檐下砖雕斗拱,各层均饰假窗。塔顶叠涩收分,七层以下收分较小。1982年人民政府曾拨专款对塔体底部进行过局部加固维修,保存比较完好。
福严院塔这是一座纺锤形的塔,中间粗两头尖,为八面八角十三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通高32.8米,塔底层正南辟有塔门,塔体中空,底层内径为6米,塔身均用青砖磨沿对缝,以黄泥白灰加糯米汁砌筑而成,塔体中空,底层内径为6米,此塔原为福严院标志塔。
该塔二至八层东西南北面辟有劵门或劵龛,两侧饰菱形花格窗,其他塔面,中间饰砖雕格门,两侧饰菱格窗,所有假窗门,均做工精细,为陕西宋塔之冠。
据网友说,此塔长期处于搭着架子维修的状态,我们来时虽然撤了架子,但是底层包裹在苹果园中,还是有些遗憾



柏山寺塔位于陕西省富县城西直罗镇柏山上柏山寺内。塔始建于唐代,宋、明两代重修。砖结构,平面八角形,十一层,高43.3米,每边长3.7米,直径9.1米。塔内第一、第二层,均有边长为2.3米见方的小室。塔身外面每层均有唐宋门窗、斗栱。有的门又作小龛,内置各种人物石雕。石雕多为唐代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作品。此塔由于宋、明两次重修,故留下的时代特征,较为明显。



塔下有直罗战役烈士纪念碑,瞻仰一下。

石泓寺石窟又称川子河石窟,位于延安市富县城西65公里直罗镇川子河北岸。始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唐、宋、元、明历代断断续续建造了一千余年,最后建成石如刀切,分布于东西长约70米、一字排列的大小七个洞窟。主洞前有木结构三开间二层楼房。楼前接寺院,院门正上方雕刻有“石泓寺”匾额。
来到石窟开着门很幸运,有些朋友最近来因为修路过不去,但是我们也只能在一号窟外面看看,铁门的钥匙据说在县城的管理员手里,如果想进去看,要到县城接上管理员再把人家送回去,时间问题,放弃。石泓寺石窟是陕北四大石窟之一,这主窟和钟山石窟有相似之处,窟顶更漂亮。陕北四大石窟上次和四方客来山西已经去过了万安禅院,这次看了钟山石窟、石泓寺石窟、清凉山万佛洞,看齐了。跟着四方客有石窟看呀

1号窟,窟平面呈长方形,近窟后壁及左右两壁处辟有坛基,去基正面为释迦、老子、孔子造像,窟壁有明嘉靖年间(1796年~1820年)题记,记载此窟为“三教洞”。2号窟,窟平面为长方形,坛基上为一佛二弟子像,窟东壁开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龛旁有题记,“宋开宝二年,李庭宝造释迦牟尼佛
、菩萨共三尊”。西壁有宋开宝二年的造像铭一处,窟口左右两侧各浮雕一尊护法天王像。3号窟,窟平面为长方形,内基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像,东侧菩萨背屏上刻有宋开宝元年(968年)敦士元等3人共造菩萨像题记。东壁有两龛相连,内有佛
、菩萨五尊,旁有唐咸通五年(864年)郑君雅造像题记,并有唐咸通三年(862年)陈公造像题记一处。4号窟,平面呈方形,中央佛坛上有文殊骑狮圆雕造像一尊,狮道前有一驯狮昆仑奴。窟两壁开二龛
,共造像三尊,龛旁有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造像题记三处,窟口左右两侧各浮雕一尊金刚力士像。5号窟,平面呈长方形,窟内结构与2、3号窟基本相同,西边与第6号窟相通,内有隋大业二年(606年)、唐景龙年间(707年~709)、唐贞元二年(786年)造像题记。6号窟,规模最大,雕像最多,为主窟。




主窟外的其他石窟造像



时代较晚的窟顶石雕

离开富县,进入甘肃庆阳市华池县。第一站东华池塔。东华池塔,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林镇乡东华池村的大风川与葫芦河交汇处的宝塔山,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塔身平面八角形,无基座,通高26米。第一层塔身较高,各面平素无饰,仅东北面开一券门,,深2.88米。向上各层塔身逐渐收分缩减,二至七层每面以砖砌八角柱分割成三间,各层每面上下交错开真、假门及假窗。各层塔檐以五铺作双杪斗栱承挑叠涩出檐,出檐施假飞子、方椽及瓦垄,栌斗坐于普柏枋上,普柏枋在转角处出头十字相交,横栱均隐刻而成;真、假门两侧均砌破子棂窗或毬纹格子窗,假版门上雕门簪二枚。一、二、三层塔檐上以五铺作双杪斗栱承托平座栏杆,栏杆为斗子蜀柱华板式样,蜀柱头雕坐斗,华版雕勾片纹、云纹及鹿、凤、虎等动物,以勾片纹最多。塔顶置石质砖刹,塔刹上雕圆光、露盘和宝珠。



塔铭

塔内中空,各层间的木隔板都没了

塔下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学部旧址,甘肃省保。

脚扎川万佛塔不是很好找,问了好几个人才到。路上景致还是非常不错的,虽然位于深山,但是柏油路修的还是很好的。有的地方,路在山脊上,两侧都是悬崖深壑。脚扎川万佛塔位于紫坊畔乡高庄村川畔组小河西岸台地,建于宋代,因通体遍雕佛像,故称“万佛塔”。全塔以红砂岩石凿磨镶砌而成,锥形,底部残,现共存9层,残高8米,平面八角形,底层每面宽40厘米,各层均有塔檐。塔身通体布满浮雕佛像,每层各分3面,每面6身,疏密相间,排列井然,共有造像约1200身,均为一佛坐于莲花盆中,样式一致,姿态单一,衣纹不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塔寺造像塔现位于华池县城双塔森林公园。双塔原并列于王台村东侧山腰小台地南端,相距8米。旧有寺院,早圮,现留石雕残佛像三身和寺院遗迹。佛塔通体以红砂岩石料打制、凿磨镶砌而成,体型瘦长,犹如圆锥,雕作华丽,由东向西编号为一、二号。一号塔平面呈八角形,十一层,高约12米。第一层八面,每面宽40厘米。顶有石制刹柱,刹座上置覆钵、相轮、宝珠。各层塔檐凸出塔身,塔身置于圆形仰莲盆中。每层浮雕大小佛像,共三千五百多身,均为说法图和供养人。二号塔与一号塔相同,第一、二、三层塔身各面雕作小佛、说法图、比丘,第四层一面开龛,雕一佛二弟子,其他各面空白。第五层以上无雕像,共雕大小像约六百余身。通体雕作佛像的石质造像塔,宋代建造风格在甘肃省只此一例。








在现在的双塔寺外还有石塔一座,不知从哪里来。

夜宿庆阳,路过庆城县,遭遇十一之行的唯一一次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