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9东城寻游之国博展石鼓山出土青铜器(一)夔龙纹禁

标签:
旅游 |
分类: 青铜器 |
前几日看记录频道《石鼓山宝藏》,发现去年在石鼓山出土的那批西周青铜器看着很眼熟。后来想起再国博见过。翻出照片与大家分享。禁这种青铜器极为罕见,先介绍它。
网上查到的青铜禁清理前的照片。禁其实类似摆放青铜酒具的桌子。从下面这张图片上能够看到禁上有一个方彝,一个提梁卣,一个斗,一个小方禁以及上面的提梁卣。

考古工作者正在观察这组青铜器。

被清理出来的青铜禁。

在国家博物馆见到的这件青铜禁



百度百科对禁的介绍:
承酒尊的器座,有方形和长方形的两种形式,四面有壁,并有长方孔。传世和考古发掘的青铜禁都极为罕见,起于西周初年,灭于战国时代。之所以称“禁
”,盖因周人总结夏、商两代灭亡之因,均在嗜酒无度。在中国历史上,禹可能是最早提出禁酒的帝王,相传“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夏、商两代末君,都因沉湎于酒而国家破亡。周鉴于此,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其中规定:王公诸侯不准非礼饮酒,只有祭祀时方能饮酒;民众聚饮,押解京城处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执法者,同样治以死罪,在这种情况下,王公诸侯虽在祭祀时可以饮酒,甚至违法饮酒,但承置酒器的案具却烙下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的印痕——名曰“酒禁”。 [1]
《仪礼·士冠礼》“两庑有禁”,郑玄注:“禁承尊之器”。《礼记·礼器》:“天子诸侯之尊废禁,大夫士棜禁。”郑玄注:“棜,斯禁也。谓之棜者,无足有似棜。大夫用斯禁,士用棜禁,如今方案,隋长局高三寸。”又《仪礼·乡射礼》:“席主人于阼阶上西面,尊于宾席之东,两壶斯禁。”郑玄注:“斯浸,禁切地无足者。”以为禁是承尊器。其形状一云无足,一云足高三寸,似方案。又一说似舆,即似车箱四面有边,中承尊,下无足者。是古文献对于古禁之形制,说法各异。
石鼓山出土的这件青铜禁共有五面,底部中空。因上面方彝的挤压,已经破裂。保存相对完整。和在美国、天津保存的青铜禁相比,四面无孔,顶面无突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