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 |
小说和电视剧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我认为是观看的方式。废话,一个是印在纸上的字,一个是屏幕上的影像。换一个角度,小说是那种可以一下子看完的,而电视剧是希望你一集一集的看的。剧情剧导演甚至要考虑到中间插播广告时吊足观众的胃口。DVD或者网络却将这种观看方式改变。现在的网民很难忍受等着电视前面一天2集的看。小时候看电视的时候甚至会去等一周一集,现在看是多么不可想象。
电视剧的剧集划分其实不会是早中晚餐那种,凑一起会倒胃口的。相反,电视剧连在一起看是很爽的。也许是因为商业的原因才导致需要一集一集的放,让我们去看一大堆广告。现在的网民选择了不看电视。做视频的人都知道“时移”是一种杀手应用,比如点播、比如TIVO。用户总是需要那种自己可以控制的东西,随心所欲的感受。移动电话战胜固定电话也可以理解成这种人天性使然的结果。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传统电视遇到的方向不是数字化,不是互动性,不是清晰度,而是“时移”。
传统电视工业的技术进步,数字化带来的清晰度的体验比不过电影,互动性比不过游戏,剩下的大地进步就是处理时移的问题。时移需要的成本很高,导致探索进展缓慢。但是,很多人没有悟透“时移”会让人在低清晰度下也能忍受,这好比大家当年可以忍受昂贵的手机和话费。最近放出来的报告说微视频网站看电视剧正在成为主流。先不去管版权的问题,当我看到这个报告的时候,第一直觉是微视频网站快熬出来了。一种需求用户接受,甚至可以在忍受低清晰度的情况下接受,同时,没有改变原有的电视剧商业模式,证明这是一种BIG THING。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商业模式一样。这很可怕,因为这意味着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非是不同的事情可以平行发展。所以,现在电视台若干年后,应该会如同网通一般日子难过。
时移带来的快感就是那种连着看电视剧的快感。我在优酷上连着看的电视剧有《士兵突击》还有最近的《五星大饭店》,对于这种节奏不是特别快的电视剧,甚至我是一边看其他网页,MSN的同时完成的,现在显示器的分辨率很高,屏幕也很大。我很难忍受做在沙发上就干一件事情,看书吧,一个近一个远,没法弄。怪不得优酷很快会宣布自己的第三轮巨额融资。数百家的TUBES们其实也没错,要怪只能怪自己命不好。互联网就是这样,其实没有什么不确定性,大家觉得有戏的东西一般都可以做出结果,当年眼球经济让人觉得不可思意,门户网站成功了;3年前大家说SNS有些故弄玄虚,结果FACEBOOK成功了;1年前大家一窝蜂学YOUTUBE,现在有人快熬出头了。
TUBES网站可能的成功就在于“时移”的体验太好了。专家们做了那么多的VOD系统,一些电视台或者运营商投了巨资搞媒体分发,结果还是搞不过低门槛的TUBES。这也要归功于FLASH VIDEO,最简单,或者非视频出身的ADOBE,能够更加互联网化,互联网化的东西,一定是尊重用户体验的。我就很奇怪很多不懂的家伙在体验的幌子下搞出不尊重体验的东西,比如电子杂志这种四不象,还在抱怨技术过剩。玩体验关键看你是从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玩低俗的体验你要了解2-3线城市的青年,玩时尚你要从一帮自恋的城市小资入手。
现在还活着的几家大TUBES网站,当他们电视剧的观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因为传统电视剧的商业模式而成功。我想象不出海尔为什么不会在那上面投广告,还便宜。问题是现在国内电视剧工业的其他问题也会因为TUBES而得到改变。电视剧的收购方式导致国内电视剧的粗制滥造,因为年轻观众的流失导致都是给中年以上的观众看的等等。电视剧还会有的一个变化是因为B2C色彩更浓,导致大片化,观众有福了,我们可以有更好的电视剧看了。这就是为什么美剧流行,美剧是用胶片拍的,场景预算赶上过去的电影了。
如果电视台还感觉不到自己的危机,如同当年电信分家的时候一些短视的电信从业者后悔自己当年为什么没有去中移动一样。当TUBES们成了气候就晚了。谁知道TUBES的市场有多大呢?继续做些预言,搞不好会比网游大。我们老在担心技术进步过剩,其实是技术发展不够快。但是颠覆一定会到来,很多没忍住的TUBES们要扛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