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wii |
我买了。最近一直忙,哪有功夫玩游戏,我的360已经荒废了很久。一周之前,在电梯碰见邻居,问我:“买WII(WE)了没有?”他知道我喜欢CONSOLE GAME,“我和老婆天天玩网球”。这个不玩游戏的家伙居然买了过去“专业”玩家才玩的游戏机。周末去中关村本来想给领导买JBL的水晶音箱,结果没货,失望之余突然发现很多游戏店都在狂卖WII,价格也比淘宝上高了300块。当时脑子就热了,立刻去拿下了一台,好在店家熟,拿到了2120的公道价格,包括那个WIIKEY。结果在我之前有4台等着改机,我之后还有很多人在问,然后排队在买。一句话,WII卖疯了。而且连WII SPORTS的光盘都卖光了。
WII的成功非常特别,现在销量已经是PS3的5倍。WII的性能几乎都不能称为次世代的主机。它的性能号称有XBOX 360的三分之一,其实估计也就比XBOX一代稍好一些。但是WII现在获得超级成功,很多从来不玩游戏的人都想去买一台。原因我想是因为WII特别的游戏杆。任天堂在把握玩家的心理超级成功。因为可以很仿真的去玩WII SPORTS这样的游戏,简直可以当作跑步机的功效了。确实很出汗,游戏很简单,很容易上手,网球、保龄还有高尔夫,体验相当真实。于是口碑传播效果出来了。如果不是这样,在国内,一种完全以水货形式出现的东西,而且价格也要2000多块,显然不是酷爱游戏的人能轻易做出的选择。而且很多人实际上只玩WII SPORTS一款游戏。任天堂社长岩田聪在多个场合都屡次重申过Wii的存在意义:如果仅仅面向原有的游戏玩家开发主机和游戏,游戏业的规模永远都不会扩大,而出路就是尽可能扩展原有的非玩家群体。
与此类似,任天堂的NDS同样取得了超级成功,据说在日本几乎人手一台,也是因为一款游戏《任天狗》一款宠物游戏。WII的另外一个销量极高的游戏是《料理妈妈》一款模拟做菜的游戏。任天堂的游戏的世界观都是很幼稚的,像马里奥这样卡通的东西。当年任天堂用7000万美金找到叶利钦购买俄罗斯方块的版权被业界认为很疯狂,但是从俄罗斯方块任天堂挣了几十亿美金,也开创了手持游戏机的时代。任天堂是一个在游戏届随时能够创造奇迹的公司。而外行的SONY和MS,现在只会有高科技和金钱去砸这个市场。
写这些,是为了表达对任天堂的敬意。原谅我,又买了一款日货。
说实在的,如果看过XBOX360上LOST PLANET 或者N3千人混战的震撼场面,加上5.1的音效,没有人会不被打动。但是游戏店看过这些演示的人,宁可去买WII,这真是难以理解。我一直以来的一个言论,就是高科技走过头了。WII的成功是又一个例子,我们要去反思,技术进步的速度到底之于我们有什么价值,用户的体验和需求和厂商谁引导谁的问题。当然,我很看不上木头壳的笔记本还有真皮的手机,但是想到用红外或者超声波这样的科技去做游戏控制杆,也只有任天堂敢这样豪赌。我们也许该反思如何去理解用户的体验,WII的成功,就是正确认识用户体验的成功。
最近和同事、朋友聊天,IT行业干什么都觉得像在赌,规律性的东西在哪?理论加调研,过去的经验,方法论不起作用了。只能靠最后的流行来证明,这不是这个行业的悲哀么?或者说,这个行业已经变了,已经不是技术主导的时代了。SONY 强大的CELL处理器挽救不了它的亏损。但是你再看看酷酷的GOOGLE的工程师文化,感觉这个结论又不对。后来还是《加勒比海盗》影评里面影星戴普的话让我找到了答案:“17世纪的海盗就好比是现在的摇滚乐手”,所以他请他的偶像滚石的吉他手演JACK的父亲。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工程师或者从业者,应该也得像海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