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MAX中国搏弈 尽管第一次到中国的WiMAX论坛成员工作组会议以及WiMAX相关产品的测试非常低调地在北京进行了十多天,但11月10日-11日, 2005全球WiMAX高峰会议的召开还是将WiMAX大会引向高潮。 同在其他国家主办的WiMAX大会一样,该领域产业链企业的悉数出场,极力向公众展示着:WiMAX技术发展迅猛。本次大会成员数目从2004年初的45家膨胀了8倍,达到350多家;WiMAX产品距离成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WiMAX中国大会验证产品互操作性的企业由上次的4家发展到10家,且表现良好。 但是,本次大会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WiMAX技术标准的进展和产品的进步,而是论坛成员们在全球峰会上彼此矛盾的论调,准官方中国专家的不同见解,以及被WiMAX论坛寄予厚望的中国运营商们的集体失语。这些迹象似乎表明,主导WiMAX的,其实不是技术,而是各方微妙的利益关系。 谁威胁谁? 对于在10月30日-11月6日之间,由Cetecom公司、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和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CATR)组织进行的WiMAX设备互操作性测试(Plugfest)的结果,WiMAX论坛并未对外公布;而起始于11月7日的工作组会议内容,WiMAX论坛对外界同样也持保密态度。 一位成员单位的技术专家向记者表示,在中国举办的WiMAX大会看上去是一件非常热闹的事情,但是否达到了WiMAX论坛工作组所预期的目标则是一件需要斟酌的事情。 一方面,基于802.16d技术的固定WiMAX产品固然在成熟性上跨越了一大步,但显然没有像WiMAX论坛蓄谋已久的那样吸引到中国运营商们的注意力。 参与此次Plugfest的电信设备公司由上次的4家增加到10家,其中固定WiMAX系统供应商Aperto Networks成功实现了与其他4家WiMAX设备供应商产品的互操作,中国厂商中兴通讯和华为也表现非常出色。在3.5GHz频段上的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模式下,很多参与公司的产品都与其他公司的产品有可靠的链接,这使厂商们能够在展示视频流应用的更高层上进行测试。 “中国运营商只需递来一张名片,我们就吸收它为WiMAX论坛成员。”WiMAX 论坛执委会成员和市场营销副总裁Mohammad S. Shakouri在同业内几家媒体单独沟通时,非常直率地表达了他的遗憾。 Mohammad S. Shakouri认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是WiMAX的最佳应用对象,基于802.16d的固定WiMAX已经成熟,可以大规模部署;而中国的固定宽带接入率仅为5%,市场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基于802.16e的移动技术标准虽已基本成型,但在一些细节和专利上,同上次的温哥华会议一样,还需继续讨论,另外还包括收费与否收多少的问题。对于频段、商用模式、以及与3G的关系,各技术专家还是各有见解。 与国外的火爆追捧形成对比,半官方性质的中国专家的发言,给原本热情高涨来到中国的WiMAX论坛核心成员们泼上了几盆冷水。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公开表示,WiMAX在中国将遭遇三大挑战: 其一就是频谱。从全球频谱规划来讲,WiMAX并没有统一的全球规划频段。一个频谱是任何技术在商用时都需要使用的,现在WiMAX能不能最大范围内找到一些好的频段,既适合它的应用又能够统一,是一大问题; 其二是来自于政府部门的监管。曹淑敏认为,政府对WiMAX的监管方式和许可证的发放方式会直接影响竞争格局。如果发放许可证如果给新的竞争者,它就有可能就拿这样一种技术跟原有的移动运营商进行竞争;如果把这个牌照给现有的移动运营商,他们就会采用WiMAX同原来的网络进行互补; 其三是市场定位同样存在风险。“运营模式直接决定一项技术能否成功长期商用和长期发展。”曹淑敏说:“如果WiMAX只是定位在固定网,应用会比较有限;如果是移动网,可能就是双频多端;还有可能就是单独组网,这样的投入和应用就完全不一样。” 曹淑敏认为,固网目前的商用模式不很理想,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收入不匹配,Wi-Fi的商用模式作为应用来讲非常广泛,但运营商的成功范例并不是很多。而WiMAX的移动运营模式本身也面临挑战,况且仅从技术层面而言,目前的SCDMA技术也可以提供宽带的数据业务,并在进一步的测试当中。她反复强调,WiMAX脱离3G单独组网风险太大。 而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委员、无线专家侯自强则表示,WiMAX不要打传统通信市场的主意,而应该定位为新市场——宽带无线接入市场。 他认为WiMAX本身经历了一个演化的过程:开始的用途是做固定接入,然后向移动演化;工作频率从微波到2赫兹以上,最近开始向800兆方向走;大部分设备是OFDM TDMA—OFDMA。"今天在外面展出的产品,绝大部分基于802.16d的产品都是原来做3.5G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的厂商在做."侯自强说,3.5GHz的宽带固定接入系统在中国使用会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其穿透能力很差,除非都是平坦地区,而中国城市的楼房密集。 侯自强认为,WiMAX叫得很凶的结果就是把3GPP叫醒了。WiMAX本来是填充3G和3.5G、4G之间的空档的,WiMAX的宣传给3GPP产生了压力,于是采取积极措施,去年成立的一个长期演进演化组就是把这个空白填上了。“3GPP见了WiMAX,会说你们这个东西不错,但是我不要,我要再做一个。”侯自强解释说,“WiMAX不会对3G构成威胁,而是3GPP会对WiMAX构成威胁。” 利益真相 在中国举办的这次2005全球WiMAX高峰会议上,WiMAX论坛组织邀请到了TD-SCDMA、IPv6、闪联工作组等的专家到会发言。记者注意到,包括WiMAX在内的各组织达成的共同语言似乎有两条:一是WiMAX和3G是一种互补关系,不期待或者不可能取代3G;二是WiMAX正在向宽带移动化迈进,3G正在向移动宽带化迈进。 但是,一部分参加WiMAX论坛组织的通信设备厂商,以及和中国运营商有联系的技术专家们,似乎更愿意强调,WiMAX的设计是从接入做起;而3G是按照话音为主来设计的,认为WiMAX比较适合数据业务而非语音。 还有一部分专做WiMAX的厂商似乎并不赞同这一看法。Aperto副总裁Manish Gupta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大谈WiMAX能够适应各种各样不同的市场群体。他认为,WiMAX的销售应用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应该是话音。WiMAX能够提供高质量的VoIP。“在这个星球上,WiMAX可以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进行VoIP,还能够进行任何形式的连接。” Manish Gupta说,“ WiMAX有提供这种连接性的潜力,主要是话音和数据。” “VOIP这一点显然是传统运营商不愿意看到的。”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在WiMAX论坛内部,在语音运营上如何处理、如何监管,也是150家已经参与的厂商们要讨论和关注的热点。“在WiMAX的利益相关体中,广大的最终用户是最没有发言权的。”这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而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各有各的盘算和考虑。目前,WiMAX论坛组织成员复杂,心态各异。 运营商基本分三种:一是固话运营商,一是移动运营商,一是新兴运营商。固话运营商有可能采用固定WiMAX作为现有宽带接入的补充方式,一旦移动的WiMAX成熟,可能用它同3G进行竞争;移动运营商、尤其是已经在3G上进行了投入的,会对WiMAX持排斥态度,不过有可能借一些技术对3G进行改造;新兴运营商本来就没有电信网络资源,可以借助WiMAX来分一杯羹,但有些国家对新兴运营商管制非常严格。 这位资深人士认为:“中国运营商迟迟没有加入WiMAX论坛,是因为3G牌照和电信重组没有下最终结论,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关注WiMAX有可能带来的利益。”事实上,在这次论坛上,网通的技术人员也放出过将在2008年采用和WiMAX相关的技术服务北京奥运会的风声。 设备厂商的利益体集结者是以Intel为代表向通信业渗入或者转型的IT厂商,他们的优势在于对IP数据和互联网络的深刻了解;此外,从目前来看,还包括华为和中兴通讯等通信设备厂商;而3G的利益集结者则是3G三大标准的主要专利拥有厂商,包括在高通、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 在相同的利益集结体内部也存在着矛盾。WiMAX论坛主席、来自Intel的Ronald Resnick曾经公开表示,WiMax技术预计将于2006年融入英特尔笔记本芯片组,英特尔计划在2007年将该技术应用到智能电话终端产品中。这使本来指望在WiMAX内分一杯羹的IT厂商们不免有些担心Intel会直接拷贝Wi-Fi的运作模式——自己可以通过控制芯片赚不少钱,但留给上下游厂家的赚钱空间则很小。商业模式的混乱,也影响到运营商对WiMAX的态度。 中兴通讯移动事业部的一位技术专家告诉记者,Wi-Fi给合作伙伴带来的尴尬有三种原因:其一,把民用级和电信级产品混在一块了,推广不需要经过运营商;其二,频段资源是公开的,不是专有的,也不需要牌照;其三,覆盖不好,业务质量也不是很有保障,尤其在民用级和电信级混用的时候。 而3G利益的集结者高通和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的矛盾也日益公开化。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加入WiMAX论坛,试图左右逢源;高通坚持不加入WiMAX论坛,却在3个月前斥资6亿美元收购了Flarion技术公司,该公司拥有300多项OFDM专利,而OFDM/OFDMA恰好就是WiMAX的技术基础。 出路何在? 不只一位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WiMAX技术要优于3G,但改进3G的成本显然要低于WiMAX;对于没有3G网络的国家和地区,也许可以跨越3G,通过WiMAX直接过渡到4G。 但大家都认同,WiMAX能否得到认可,取决于它给运营商带来的性价比收益,但这是一个很难探讨清楚的问题。需要相关的利益体迅速把握或者改进原有的游戏规则,真正实现ICT融合下的新规则。 普遍的看法认为,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与运营商合作形式的三种可能性,将使WiMax有可能面临不同的结局: 第一种是政府只对将来的3G运营商开放WiMax。3G运营商在刚刚花费巨资建设3G网络后,这时让他们花成本大规模建WiMax恐怕不现实。这种情况下,随着3G应用的发展,具有更高速数据接入的后3G技术成熟引入之后,WiMax就不再有生存空间了; 第二种是向3G运营商和得不到3G牌照的固网运营商同时开放。固网运营商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骨干网,尽快构建WiMax运营平台,构成和3G运营商在宽带无线数据业务领域的竞争; 第三种是向传统运营商和新兴运营商同时开放。在这种情况下,固网运营商和新兴运营商就会获得与3G运营商竞争的资源补偿。由于没有3G牌照,在这两种运营商的积极参与下,WiMax或许会成为3G的真正竞争对手。 也有一位资深人士认为,中国政府可能会促进WiMax和TD-SCDMA的捆绑与融合。他的理由是: 首先,在此次WiMax大会上,WiMax论坛和TD-SCDMA技术论坛的最高负责人都在向对方“频送秋波”。TD-SCDMA技术论坛秘书长王静在大会上表示,WiMax要想有未来,中国的市场显然不可忽视,而要在中国市场上成功,“我的看法就是,WiMax一定要和TD-SCDMA有一个或者多个方法来寻求双赢,推动市场应用、终端用户、互联互通以及标准等各方面的工作,一起来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双方应该是以互补、合作为主,而不是竞争。”WiMax论坛主席Ronald Resnick在其演讲中也表示:“技术在不断融合,我们也希望在这其中加入TD-SCDMA。 其次,WiMax技术中有不少属于中国企业中兴通讯和华为的知识产权。中兴通讯WiMax产品总经理王守臣曾被记者逼出一句:“WiMax和TD-SCDMA正在互相接触。”华为研发产品线总监夏宁也也被迫透露,华为正在研究捆绑的模式,以及捆绑后可能带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