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牙疼和心脏

标签:
牙疼心脏健康杂谈 |
分类: 提笔记事 |
![]() |
![]() |
![]() |
![]() |
![]() |
![]() |
![]() |
前两天有一位姓吴的读者打电话告诉记者,自己平时身体很强壮,也一直有锻炼的习惯。最近,吴先生发现每当自己锻炼结束后,就会出现牙疼的症状,刚开始也没在意,以为是上火了,就自己吃了点消炎药。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吴先生来到医院看牙科,检查后发现牙齿并没有什么问题。搞不清楚状况的吴先生只好做了个全身检查,这一检查不要紧,竟然发现自己得了很严重的心脏病。吴先生的牙疼和心脏病之间究竟有没有关联呢?
病情诊断
运动后为什么会牙疼?
[诊断一] 血压升高与心理暗示导致牙疼
吴先生说自己运动后出现了牙疼症状,那么运动究竟会不会导致牙疼呢?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口腔医院特诊科主任医师朱庆萍,朱主任告诉记者,这种现象是可能出现的。大量运动时,血液压力发生变化,尤其是冬天,当身体进行一些超负荷的运动时,是极有可能导致牙疼症状出现的。“牙髓腔内的神经对血压升高比较敏感,所以后槽牙部位有可能会出现不适感。像飞行员、潜水员在工作时,因为受到压力变化的影响,常常出现牙疼的现象。”
除了运动时血压改变导致的牙疼外,朱医生还告诉记者一个病例,曾经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跑来看牙,说自己每次上体育课跑步,总是会牙疼。刚开始医生考虑是不是因为过量运动,血压变化导致的,后来发现体育课上跑步强度在正常承受范围之内,按理说,不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姑娘自己也说不出具体疼痛的位置。且这种牙痛是伴随着跑步产生的,一旦跑步结束,去做别的事,牙痛就自然消失了。
“这时,我们就开始怀疑是不是精神因素造成的,后来一问,果然这个小姑娘特别讨厌跑步,每次跑步时,她就特别紧张,并且不断心理暗示:因为跑步导致自己牙疼。一旦时过境迁,心情舒畅了,牙疼症状也就消失了。还有一些人因为自己曾经做过牙齿或者拔过牙,他们总觉得自己拔过牙的地方或者种植的牙齿很疼,这也是心理因素性牙疼的表现。”
[诊断二] 心脏血流不畅,疼痛辐射到牙齿
但是吴先生身体一直很强壮,也坚持做适量的运动,突然出现牙疼症状,应该和上述情况无关,那么牙疼和他的心脏病究竟有没有关系呢?
鼓楼医院心内科的黄为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当人在运动时,心脏负荷量增大,心肌耗氧量就会增多。健康的心脏血流是通畅的,而对于那些本身就有心脏疾病的人,心内血管狭窄,剧烈运动时,就会因血流不畅而影响心肌血供,出现疼痛的现象。“不同的人,他们疼痛的部位是不同的,有些人是心前区疼痛,有些人则表现为喉部发紧,还有些人腹部疼痛,甚至右胸、右臂都有可能出现疼痛,当然也不排除牙疼的症状,这些都是神经反射的结果,尤其是在运动、劳动、情绪激动、暴饮暴食或受凉后可能出现。”
“当然像吴先生这种从心脏辐射到牙齿的疼痛状况并不多见,或许在他身体内部还伴随了其他一些疼痛。但因为个人对疼痛的感受不同,他或许忽略了其他部位的痛感,而放大了牙齿部位的疼痛。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牙齿,忽略其他信号,这实际上是很危险的。”
心内科的医生证实了心脏病的确可能导致牙齿的疼痛,那么牙医又是怎么解释的呢?
朱庆萍告诉记者,牙疼和心脏病之间的确存在一定联系。因冠心病而导致的运动后牙疼,往往是牙床的一侧或两侧疼痛,以左侧为多,常常难以确定具体是那颗牙在作祟,牙龈、脸颊也并未红肿。心绞痛有时会放射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背疼、腰疼,甚至发展到颌骨、牙齿等。“常常是病人跑来看牙齿,结果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却在耳鼻喉科等发现了咽炎、鼻窦等的问题。”
“生活中,很多人遇到牙疼,就认为上火了,自己吃点消炎药就好了。实际上,上火是炎症发作,但健康的牙齿并不会肿痛,只有龋齿、未完全长出来的智齿才特别容易肿痛。当牙齿出现不明状况的疼痛,也说不清具体位置时,就需要来医院仔细检查。我们常常遇见一些病人,也说不清具体哪颗牙疼,非要医生给他拔牙,更有甚者拔了一颗发现疼痛没有缓解,还要继续拔的。其实,有时牙疼可能与牙齿无关,而是身体的其他部分出现了异常。”
风马牛不相及的毛病,借牙齿发出求救讯号
“不要小看牙齿,它可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讯号。现代都市人生活压力过大,免疫力下降,常常会出现上火牙疼的现象。除此以外,牙疼还和其他一些疾病联系在一起。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牙疼,最常见的带状疱疹长在腰上,看起来和牙齿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却让牙齿备受折磨。带状疱疹的潜伏期较长,在它刚刚发出来的时候,病人常常牙疼不止,久治不愈又查不出症状时,我们就会建议病人做血液检查,看看是不是带状疱疹引起。还有口腔内的三叉神经痛,也常常被误认为牙疼,因为三叉神经支配牙齿的痛穴,影响人的感受,常常被病人错误地感觉是牙齿疼得特别厉害。”
有时,我们牙疼可能是颈椎病在作祟。曾经有位病人长期受牙痛困扰,没办法只好去医院看牙齿。医生认为可能是某颗牙齿病变了,病人久痛不愈,毫不犹豫就拔掉了这颗牙,可是牙疼并未缓解,再去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先后拔掉了三颗牙,疼痛仍然继续。后来这名病人做了一个全身检查,发现原来是他的颈椎部位发生病变,疼痛辐射到了牙槽部位。病人赶紧对颈椎病进行治疗,牙疼也不治而愈了。
其实,除了身体其他部位病变导致的牙疼外,牙疼有时也作为并发症出现。像糖尿病患者易得牙周病,由于血糖偏高,唾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口腔内杂物的清洁效果也会降低,病菌更易繁殖。同时,糖尿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牙齿对入侵微生物的清除功能也被破坏。细菌不断侵蚀牙龈,引起炎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现牙周病的几率比较高。糖尿病严重的患者,牙周炎的症状往往也更加严重,“糖尿病患常常会出现牙齿‘长个子’的现象。我们正常的牙齿是没在牙槽骨中,牙冠露在外面的,而糖尿病人牙周骨质的流失严重,牙齿松动、移位程度逐渐加重,牙槽骨发生改变,牙根暴露出来,觉得牙齿顶出来了,吃饭时咬合困难,东西也嚼不碎,从外观上看,觉得牙齿变长,‘长个子’了。”
牙疼真要命,致盲、心脏病、流产病从“牙”出
“不要忽视牙疼,我们常常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牙疼真的可能是致命的。”朱庆萍告诉记者,早在三四十年前,国外的一些研究者就展开了牙齿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关系的探讨。
而患牙周炎时,导致牙周局部慢性感染的细菌及其毒性产物可进入血液中,这些细菌和毒性产物会增加和加重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牙周炎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心梗和脑中风发生的危险因子。龋齿加重可引起牙髓炎及根尖周感染,并作为病灶造成颌面部感染、心内膜炎、风湿性关节炎。有数据显示,牙周炎患者因冠心病死亡或入院的比值比非牙周炎个体高25%;重症牙周炎孕妇发生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危险率为正常孕妇的7.5倍;牙周炎的致病菌导致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比非牙周炎患者困难。
“牙齿有病灶,会影响全身的很多系统,国外已经有牙疼致盲的病例。还有一些牙疼导致妇女流产的病例,妇女在经期、怀孕、更年期时,激素发生改变,容易得一些牙齿的疾病,特别是妊娠期,不重视口腔卫生,很容易得牙龈炎。而在粥样动脉硬化患者的斑块中,也已经检出了牙周病致病菌,但是病菌是如何进入斑块的暂时还搞不清楚原因,一切也还没有形成定论。”
科学家更是指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牙齿是至关重要的。现代人因为牙齿缺失,咀嚼变少,减少对脑细胞的刺激,影响脑细胞活力,记忆力减退,得老年痴呆症的概率在不断上升。在一些调查中,更是发现少于25颗牙齿的人,脑中风的风险要比正常人高50%。
不刷牙仍不生病的人别得意,只是时候未到
牙齿的保护是很重要的,但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人对牙齿疏于保护,平时不爱刷牙,但是牙齿也很健康。
“其实牙齿的好坏和遗传是有绝对性的关联的,特别是牙周病的遗传。龋齿、牙周病等都是外在和内在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一个家庭因为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趋同,牙齿的健康状况也比较接近。有些人刷牙少可是牙齿仍然很好,这就像个人体质不同,人的牙齿状况本身也存在很多差异,有的人天生牙齿就比较健康。”朱庆萍举例告诉记者,科学家在草原上对牧民的牙齿状况进行了一些纵向的跟踪调查,时间往往都长达一二十年,调查发现一些长年不刷牙的牧民,他们的牙齿也很健康,并没有什么病变。
“其实牙齿的损害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生活中人们的饮食、刷牙的方法、抽烟,吃一些抗高血压的药物等都可能对牙齿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天生牙齿好并不是终身保险,这只能说病变的时间可能会晚一点,如果不注意牙齿的保护,牙齿出现问题不及时治疗,都有很大的危害。而那些以牙痛为表征的疾病,如果只是忍一忍,吃点消炎药抗一抗就过去了,很有可能会延误了治病的良机,最终酿成大病。”
□本版主笔 见习记者 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