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生在古代文化上的虱子
(2011-11-25 09:22:47)
我在大学的时候教我英美社会概况的外教,来自加拿大。有一次他外出打车,到目的地时候发觉被司机给黑了。这位Gale先生就向司机索要纸笔,之后堂而皇之地站在出租车后边抄车牌号,没成想司机师傅出来,一拳过去洗雪百年病夫之耻,Gale留血,司机逃跑。Gale痊愈之后满怀悲愤地向我们抱怨说,在加拿大如果司机违法了,任何人都可以去抄他的牌子之后举报他,不会被袭击,甚至没有人想到还要袭击。显然,这位Gale先生发生了空间错位,他不是在加拿大而是在中国。我后来还遇见过身份错位的人,一时间误以为自己成了主宰,开始坦然接受恭维并欣然加入恭维自己的行列,也遇见过时间错位的人,以为自己早已经穿越了,现在他生活在几百年前,是古人不是今人。
我很喜欢古代文化和文学,但我不觉得有模仿古代的必要。比如,一定要有古人一样的思维,穿古人的衣服,或者模仿古人写几句诗文(也许像古人一样多娶几个妾是例外)。我想起来娃娃们追星,和这个差不多,一定要和自己崇拜的明星穿一样的衣服,甚至模仿人家说话的语气和作风,这样的完全失去自我的崇拜是一种个性的消融。其实,比如说唐诗,宋词,比如让吴楚材都激动地大喊“观止矣”的绝代文章,那应该是一种高度。唐人后期很少写赋,宋人很少写诗,元人很少再填词,他们都很有自知之明,知道前代已经不可超越,所以不会东施效颦引人耻笑,也正是这样的自知之明,让他们另辟蹊径,让中国历史上有了诗词歌赋曲和话本的多样表达,否则人们停留在对前代的模仿,那也许我们现在还在说着先秦的话,峨冠博带地自我欣赏。事实上清末那些摇唇鼓舌孤芳自赏的人,确实在酸溜溜吟诗的时候,被洋人狠狠甩了一大嘴巴。一个沉浸在古代不能自拔的,一个闭着眼睛摇着头自我陶醉并感觉良好的民族,就像一位姓范的人取名叫贱,这一巴掌与其说是外界施加,不如说是自己吸引来的。对于那样摇头晃脑根本不知道世界已经啥样了的一群,不上去给他一巴掌,任谁也不甘心。
古文里边可取之处是审美,对自然美的领悟可能没有超越古代中国人的,一句大漠孤烟直,一句落花人独立,即是诗也是画。学习古人最要紧当是感悟审美,于细微之处发现美,在平凡之中立足,能自得其乐。其次是古人生命的张弛和收缩的自如,得意时可以仰天大笑出门,一呈英才,失意时吟一句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之后一杯老酒下肚,这样的场面让悲伤也减少了重量。古人穷则独善其身,让人无论顺逆都能找到自身的安放处。
古文化的糟粕是勾心斗角,而且很多人至今仍然乐此不疲,津津乐道引以为智慧。对古代文学遗产的无限制发掘和解释正印证了自身的贫乏。有些是无中生有的附会,竟然称之为学问。最尴尬莫过于慷慨激昂或者得意洋洋地解释前人的文章而自己却一句也写不出来。我理解像金圣叹一样谈谈自己对典籍的读后感,但我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古人热衷于去妄自解释前人的经典。如果一个时代只是解释前代的哲学而不是产生自己时代的哲学,那这个时代便无趣,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点都不看好表面神秘兮兮一脸严肃的周国平。文学作品也一样。有时我暗想,那样一个真正的牛人挥挥洒洒之后甩笔昂然而去,留下一群群庸才,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获得了真谛,为那些字句的意义争吵不休,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忍不住想笑,这感觉就像你突然听人说他从黄瓜里吃出了烧鸡的味,并以为这才是重大发现。解释典籍的人,无论他是王先谦还是南怀瑾,都不值得推崇,至于等而下之的也只好由他去自娱吧。自娱当无可挑剔,但如果靠一遍遍翻检古文化吃饭,那和翻垃圾箱差不多,没什么意思。靠古文化吃饭,像是古文化上生的虱子。
一个和尚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经子时分,杜鹃谢豹啼子规。古文的最大优点是简洁,如果谁写了如上的话,即便他再怎么有来头再怎么摇头晃脑,我也表示怀疑。近代的许多名人和人名偶尔兴致来了,一定要写一点古诗,让人读了总是感觉那样的不舒服,那感觉说不出来。如果一定要表达,那有点类似于你看见有人在宋代官窑遗址上烧了一地黑糊糊的砖头,但由于人家是活着的权威,你又不好说那是黑糊糊的砖头,你只好说那是上好青瓷或者干脆不说话,憋着。
我读红与黑,为个人的奋斗而感叹,我读堂吉诃德,为一份坚守着的不世故而感动,也许正是这样的精神让阿基米德临死之前还在地上画圆,我看泰坦尼克号,为极端情况下人性美丽的闪现而欣喜,更为维持秩序的警察在枪杀了拒绝排队者之后对之敬礼举枪自杀而动容,我读人类群星闪耀时,为人类历史上那么多思想和科学上巨大贡献者而激动不已,同时想到同时代有人在摇头晃脑地发酸而心生惭愧,我看约翰克里斯朵夫,感叹生命的昂扬力量并为之激动难平。如果古代文化里不是那么多的实用性而缺少更多的纯粹的理想主义,那我也许热爱起来底气更足。如果明清的四大名著里边没有那么多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那我也许愿意读第二遍,但如果那里真的没了这两样,那也许就所剩无几了。我试图在那样的所谓名著中看见对人性美的发掘,看见适宜于培养科学精神的轻松和天真,但是,太少。我想说,针对所谓中国传统的智与术的喋喋不休,我早已厌烦。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