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人、厅堂和饺子

(2011-11-24 09:06:36)
标签:

女人

厅堂

饺子

生活

美食

杂谈

分类: 家常菜

                     女人、厅堂和饺子

      女人、厅堂和饺子女人、厅堂和饺子
       这个水饺皮还是有点厚啊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古代人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人们依然用这话语来赞美女人。都说,这样的女人现在少了,很多女人也不敢认可和向往自己做这样的一个女人。说来,我却愿意说自己还算得上这样的女人吧。

    看看我做的北方有名的家常食品水饺吧,就心知肚明了。看了我做的,说不定你也会喜欢上厨房,成为家人喜爱的“厨师”呢。真要这样,我就免费做您的师傅,别的不敢说,饺子是我的拿手,给您略指一二,就能有香喷嚏、细伐伐、白蒸蒸、匀豁豁、娇嫩嫩、亮堂堂,好看又好吃的水饺端上桌来。

 

   让我们先来考究一下这水饺的历史,再来说做。这一考究,你对水饺就更另眼相看了。

   饺子,有史记载: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历史了。郑州大学教授高天星老师《中国节日传说》一书中说,“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难过,就叫其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同时因为,张仲景死于冬至日,为了纪念他,所以在冬至日吃饺子,以纪念此风俗流传各地” 。

 

   历史沿袭,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家人亲戚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想起来,这真的是很惬意的事。

 

   看看我包的饺子,和历史上的相比,谁的好吃啊……包的水饺也是五花八门,有猪肉水饺,羊肉水饺,牛肉水饺,三鲜水饺,红油水饺,高汤水饺,花素水饺,鱼肉水饺,水晶水饺等。都知道的,因为饺子好吃,现在饺子都传到海外去了。

 

    去年,我到厦门友人家,友人很热情,开始几天去了饭店,在我的提议下,还是留出一天在家做,一切由我来做,做的就是饺子,且是我为主来做,真的是别有风味啊!

 

   友人是厦门鼓浪屿人,平日不喜欢吃水饺,可吃了我做的,直说好吃。我做了两种水饺,一是肉三鲜,二是素三鲜。肉三鲜馅的主料是,猪精肉,肥瘦二八,馅剁得要细腻均匀,用花椒水、海鲜味酱油、胡椒粉、花椒粉、五香粉,外加葱花姜沫,搅匀煨上。鲜虾仁三两,切好,木耳少许,发好剁匀,香菜一小把,切碎,把这些放在一起调好,再加上花生油、麻油,馅做好了。事先和好的水饺面,柔韧度恰好,撖出的皮,外圈薄似纸,中间略微厚一点,家人都说,我撖的饺皮像小鼓面,我撖皮的最快速度是一个人供六个人包。包的时候,馅要尽可能多得放,馅多了好吃。捏边的时候,是不要褶皱的,只是平平的捏起来,边捏得越小越好,当捏好后,饺子放在手心中立起来,把边用手向前拍几下,这样,饺子就是弯弯的了,如耳朵,也如弯月,一圈一圈摆在盖垫上和艺术品似的,可好看了。出锅的热水饺,亮堂堂、香喷嚏的,嫩绿色香菜、鲜红的肉,透明的虾仁,黑色的木耳,看得清楚呢。咬一口,汤都出来了……

 

   懂得吃水饺的,一般至少是有两种馅,再就是素馅,这样吃起来香腻得当。先吃肉的,再吃素的。我做的素三鲜的是韭菜、虾仁和鸡蛋。鸡蛋是吊的鸡蛋皮,很薄,然后切碎,虾仁也是成小段就行,馅中要除了一般都加入的调料,再多放些味精和麻油。

 

   吃水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刚吃的时候特香,吃上几个感觉不是太香了,有点腻了,吃到半饱时,喝几口菌汤,淡淡的,口味会好些。这时,再来吃素三鲜水饺,一下子香味又来了,还不油腻。吃了我包的水饺,友人说,就这水饺也愿意你多来厦门,因为好吃。

 

   的确,我包水饺是拿手的,朋友来家做客,有其他大件的菜,也要有水饺。一次朋友到我家来吃饭,吃过水饺后说好吃,把我包的所有水饺都拿走了。在妈妈家,差不多一周要包一次水饺,每次包挺多的,样数更多了,一般是四种馅呢。

    经我这样一说,看看我下得厨房是名副其实的吧……

 

 

                                                       2011-11-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