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与不写差不多

(2011-10-20 13:51:27)
标签:

状态

对象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当人人都能写的时候,写,就失去了原本的珍贵,就如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其中统一的文字一样,文字就不再是历史的记录了。认识这样的事物,是不是依然是利弊兼而有之呢。

 

写,少有给自己写的。我依然认为,如果是纯粹给自己的,完全可以是笔墨的,而不要用电脑。即使只在电脑的硬盘中,也不完全是给自己的,因为,电脑的安全性差的,即使是个人电脑。这也就是说,写,更多的成为人与人交流的形式。既然如此,交流就有了写的给他性。

 

既然是给他的,说明写的角度不完全是自己,有给他人交流的欲望,这样,文字的交流性决定了文字的写作角度,甚至决定了内容和用语。在某种意义上说,写,是想把可能的内在展开给他人读。

 

给他人读,这个他人在一般意义上是群体性,不固定性,无确指性。若少数可以有具体的他,有确指,这样的目标性就明确了下来。我们多数的文字是有作者的寻找性,而不是确指的。这种群体性,说明文字对他人没有约束,可读可不读。读了可接受可不接受。这样一来,文字的更多功用只在于个人此时的内在对外宣泄。

 

另一个现状,群体性有着很重的从众性。当今社会的新闻很多,媒体也多,加上网络的新闻报道,让人们更多的趋于对外界这种被动的接受,而人人都是“作家”的文字,难得有人去读。尝试过这样的情形,写过几个月的博客,如果不主动出击,博客依然是自写自读。

 

这样说来,网上,或者博客的所写,是不是写与不写差不多呢。因为,如果写只是给自己的话,或者最终结果是这样,只给自己的话,完全可以不写,可以把想写的话放在心里自己给自己去说,其实,我一直体会,这就是这种写的另外一种形式,是思考。

 

细看,今天的世人难得有心境去读文字,人们恨不得看上一个词就能说出心里想说的话。不读文字,已经是今天世人的常态。

 

我们从节省内在资源的角度来看,不写,或者少写,未必不是件好事。再则,写的这种表现形式和其他一样,表现与不表现,并不说明人无能,而只能说明一个人在事上所选取的态度。

 

当然,对于那些本来就以写来作为消遣的,用来玩玩的,尽管可以去写,此时是何心情就写何。只要能给你带来乐趣。剖析开来看,这种能够带来乐趣的心情所写,自然不是我所说的写,而是相对有确指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