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久知世界一泡影,欲向先生借枕头——眉山行

标签:
转载 |
我忘了是在哪儿道听途说的,讲乐山要复建大像阁,将乐山大佛罩起来,所以今年再不去看,就见不到露天的大佛了。至于“大像阁本来是有的,不知什么朝代给毁了,大佛才被日晒雨淋”的话题,情节太曲折,我懒得扯了。
总之,我是想看看这“野生”状态的大佛,鬼知道复建大像阁后,他会变成什么样呢!所以,尽管听说了乐山景区在国庆长假期间游客爆棚,排队要4至5个小时,才能见上大佛一面,可是我横下心非走这一趟。
10月3日清晨5点半,我和先生包了一辆出租从成都直放乐山。和往常一样,我俩出行总是没什么完整的计划,多是信马游缰、随心所欲。
我们到达乐山才早上7点半,据司机说我们是他遇到过“最勤快”的旅行者了。以至于其间,出租公司还打电话给我们的司机,确认他的位置,估计是从GPS上看到他摸黑奔了乐山,担心他遇上劫道的了。
我们参拜大佛几乎未排队。但我们出来时,游人已排成“世博会的规模”了。
早上,当车在黑乎乎的高速公路上急驶时,我见到一个标识“眉山”的路牌。当时,我就问司机:“这个眉山是不是苏东坡的老家啊?”得到司机肯定的回答后,我先生马上和司机商量,请他在我们游完乐山返程时,再拐一下眉山,“我太太是个苏迷”。所以我们一结束乐山的活动,接着就来到了眉山,它正好在成都至乐山的中间。
可叹,时下让人血脉贲张的经济发展中,眉山也未能逃脱“千城一面”的厄运,除了空洞的“苏轼故乡”的广告牌,人们在这里完全感觉不到丝毫文气或优雅。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西南眉山市中心城区纱縠行南街,管理方广告做得不少,网页设计得也很完善,但三苏祠外的小马路就是这样一片混乱。参观三苏祠的游客数量比起乐山大佛来说,可谓九牛一毛。因为国庆期间三苏祠对当地人免费开放,所以看起来游客还是不少。
苏轼从21岁离开这里后,一生只为母守孝,和送父归葬回来过两次,苏轼父母的坟现在眉山县土地乡。在我看来,三苏祠内真实的古迹只有两处:一是建于苏家老宅原址之上的5亩祠堂(其余近百亩园林是后人扩建的),二是苏家的老井及井后苏洵种的黄荆树。
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以前,三苏故居改建为祠堂,规模就是苏家老宅那5亩地。整个明朝期间,它也是三苏祠。明嘉靖九年(1530年),侍御邱道隆命眉州太守莫钝维修扩建三苏祠,并割九寺庙田产为苏祠祀田。明朝末年,张献忠的一个部将在攻下眉山城后,为泄愤将三苏祠付之一炬,三苏祠遭到了有史以来最彻底的一次破坏。这场大火后,三苏祠仅保留下来一口古井,一只铁钟,五通石碑。清康熙四年(1665年),眉州知州赵惠芽摹拟重建三苏祠主体建筑——飨殿、启贤堂、木假山堂、瑞莲亭。1959年辟东西厢房为三苏父子诗意画陈列,启贤堂为文献版本、墨迹拓本陈列室。文革期间被毁,1978年又恢复。咱就是对这种拆了建,建了拆的事,乐此不疲。
不过,我觉得东坡先生对有祠无祠,是不会挂怀的,因为他在世时就已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