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大师
(2011-04-21 14:41:41)
标签:
马未都大师收藏文化证书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刚刚看到马未都先生的文,《大师》,巧,我也在想此事。自然,马先生是大师,至少在文化收藏方面,他是,我根本不是,但是,对于当今的收藏,我真的感觉变了味道,好多大师,也把收藏文化变成了一种低下的交易。
原来,对于文化传承方面的物品,感觉这种东西家中流传比较多。那个年代,也有的人家,为了生计,把家中的宝贝当出去的也很多。当时为了吃饭,很好的东西当了几个钱,把眼下这顿饭能吃上再说。现在想来,这个社会和以前变化有多大啊。
现在,好多人都在做收藏。凡见到收藏的人,我就想知道,你收藏的目的是什么呢?原来我把收藏看得比较简单,也认为收藏只存在这样一个目的,是文化心理,欣赏。而现在,这样的心理的人少了。这,也难说对与错。一个社会一个现状吧。
只是,在这个社会中,现在的作品鉴定,都是一些所谓的大师给价,这其中又有很多的私下交易,让原本东西 的价值出现了很多的偏差。现在,收藏也成了一个市场,这个市场很混乱,就是这些所谓的大师在搅和。马先生说,“我多数时候在当今大师们的作品面前无语,不知说什么好。一个艺术家,最应该注重自我内心的感受,继而注重社会文化的接受,而不要在意虚名;历史上那些无名大师的作品在今天之所以还能让我们感动,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中充满着智慧,这智慧不限于技能,包括深不可测的艺术修养与道德操守。”我还是很赞成的。
“中国古代艺术品留下来许多经典之作,署名的少,无名的多,即便署名也未见一个有大师称号的。中国古代的大师们都是后人口口相传,一代代地叫出来的;并不是组织授予的,也不是自我争取的。这些大师的作品构成中华文明器物文化中最精彩的一支,让后人领略了前人的智慧。”这也是他说的。对,真的大师,应该是公众认可的,而不是现在哪一级颁发的证书。
-------------------------------------------
.马先生的《大师》
我几乎每到一地都会被好客的朋友拉去看各类收藏。收藏天地,大有作为;古物新品,各有千秋。对比一下就知,古物要眼力,要判断新老,能力若不佳,一失足即成千古恨,我见过无数人为此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而新品则省去此层烦恼,没有真伪只有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