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对知识的对话

标签:
入佛知见人的内外知识和人评语回复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入佛知见对你的博文《人的内和外,简说自己》发表评论
2011-06-02 01:27:32
-
可能会有所得罪,只是:你看透佛学的本质了吗?还是看透了“你了解到的佛学”的本质呢?你了解的方法是不是客观呢?佛学是佛陀的学说,保存在佛教经典里面,这些经典你认真研读过多少呢?
确实,很多问题佛陀也解决不了,佛陀只是息灭了他自己的烦恼,继而提供了一张出离烦恼的地图,而这条路是要我们自己去走的。
其实信佛跟信自己也是不矛盾的,如果你去读《坛经》,就会知道佛就是心,心生迷惑就是凡夫,心不迷惑则本来是佛。如果是搞偶像崇拜,一切都要依赖佛来帮忙,那就是“心外求法”,落入迷信了,《金刚经》里面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
如果只是从一些学佛者的学佛动机和表现来对佛学本身加以评论,那是有失偏颇的,就好像中国人学英语,常常口音很重,语法错误一大堆,难道可以证明英语本身就存在这些问题吗?
又比如,在一条江的下游,看到水质混浊,因此去否认源头处涓涓细流的纯净,这样的判断是不是合理呢。
如有得罪,还请原谅,不同之处仅限观点,不含任何个人情绪。
-
你回复说:2011-06-02 10:09:36
[删除] - 你好!
言之有理。佛经真的没读过,汗颜!不懂还在这儿说,不过,我也有一个观点,是说人生很短暂,如何让人生能够不去读这些也能有着美好。没有相当的学问,读这些经是不可能真的读懂的。更多的人是不可能读懂的,也没有这个时间来读,只有研究学问的人,才会去读。对于更深的感觉,当我们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再深一点探讨。
再次感谢!-
入佛知见对你的博文《人的内和外,简说自己》发表评论2011-06-02 12:54:23
[删除]
博主很谦虚啊,您的观点也确实很现实,生命短促,知识无尽,因此确实很难广泛的来阅读。对此,我的想法,是找最根本的东西来学,比如中国人的思想,根源是在儒释道三家,三家的根本经典就很值得花一点心血。一个人的快乐,往往取决于他的想法,想法落在思想的范畴,因此在我们本民族的根本思想的源头花点时间是很值得的。
类似的,如果要对西方人的思想有所了解,那么《圣经》就变成必读,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古典哲人,到近代的佛洛依德、荣格等心理学家,也变成必须了解。
如果没有时间去学习,对于某一个领域并不太清楚,比较理智的态度就是作不可知论者,避免一些结论性的评论,否则会对读者造成误导。
现在的学校教育,偏重于科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思想文化的学习,忽略了智慧的传承。知识很多的大学生,却常常没有智慧来调理自己的身心,这是多么的遗憾呢。
博主如果有兴趣接触佛学的根本经典,可以尝试接触《金刚经》《坛经》《心经》,这几部经典可以说是整个佛学思想的高度浓缩,或者说是佛学认识论的基础。《金刚经》是佛陀对于弟子提出的两个问题的回答:心应该安住在什么地方,如何降伏妄心。这两个问题是很有普遍性的。《坛经》是《金刚经》思想的广说,是中国本土的佛经,比较易读。《心经》言简意赅,推荐元音老人的《心经抉隐》以助正解。
呵呵,啰嗦太多了,赶快打住。
深奥的理论,人人都读懂是不可能的,如果有能力的人读懂了,把智慧融化在日常的一言一行里面,那么这份温馨就会在有缘人的圈子里弥散开来,说起来也是很美的事情,^_^,博主以为如何。。。
-
-
你回复说:2011-06-02 13:52:18
[删除] - 你说的是!我挺赞赏你的这种写评语的态度。谢谢!
关于我们所探求的问题,也许根本点并不清晰,所以,各说各的理。呵呵……
你所说的有些,我读过,所以,我才有一定资格说一点话,在人的认识中,自然而然,成就了自己的观点……(观点为何,也许交流多了会明确的,在此略……)
我也有过这样的阶段,以书为本,可走过一些经历和当今的人类现状,我倒有其他观点。当然,决不否认知识,尤其是人文知识对人的决定性作用……
人的智慧在人日常的言行中,我敢是赞成这个观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