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子女看望老人进入法律时……

(2011-01-05 07:53:20)
标签:

亲情

孝道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对待老人,尤其是在家庭中,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也代表着这个民族的整体文化。

 

近来看到,新近修改的《老年法》中,将女子看望老人列入其中。究竟列入其中对于子女与老人的和睦有多少作用吗?这值得探求。

 

人老了,更为突出的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生活及疾病,二是心理上的一些基本意愿。人,不管多大年龄,只要大脑思维还好,都会有这两个最为基本的方面。在城市中,当今的老人基本生活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都有养老金工或离退休工资,有的还不算少。他们的基本生活不是钱的问题,是有没有人能够按照他的心愿来做。也许,他想吃的一顿饭很简单,不需要多少钱,但是要做。他想要的一件东西也许不是多么值钱,可在他的心里还是有着很重要的想念。这就需要理解老人,就是按照老人的愿望去做。做这些事,可能保姆也不一定能做好,子女可能就比较好了,因为一直的生活对老人了解。在心理上的基本意愿,老人能动的时候,可能想去还健在的老朋友那儿,也许想去某个地方看看,还可能就是想和能说得上话的人聊聊。老人真的没有多少更多的奢侈的想法了。这些,只有天天或经常与老人生活在一起,才能比较好的处理,让老人满意。

 

但是,今天的子女,若是老人在80多了,子女也多在50至60了,这样的年龄也要进入到老年了,且有自己的子女又要成立家庭,包括自身这时也多要有些不适了。这样,照顾老人也许就有了更多的难处。所以,法律上就把看望老人作为一条法律来规定。可对人的照顾至少出于内心,若成了规定,成了义务,少了内心的那种亲情,这样还有意义吗?再说,人的情感 的表达,之所以叫情感,就是至少是发自内心,自然存在,而不是谁来约束的。若是有了这样的约束,人来了,可心呢?是不是面对面又会有更为复杂的矛盾。

 

我不主张这样的内容进入法律,本来,一个人照顾老人或对父母的亲情,是内心中最为可贵的,好似生命,自己会把这样的情感 放在第一位,形式不重要,老人孩子都要相互尊重,非是多长时间就要看一次。人在忙的时候,不能来,但能有心,用其他方式,一样能够让人感觉到融融的亲情。因为,只要有可能,孩子一定会看望老人的,而老人,在可能的条件下,也会给孩子最多的关爱,不管多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都有亲人,都有亲情。人生最美好的莫过于这些,我们应当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