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纸没有发明以前,中国古代文字有的刻在甲骨上,有的铸在青铜器上,有的写在丝织物上,也有写在竹木片上的。书写文字的竹木片称为「简牍」。『在纸出现以前,竹简一直都是作为人们书写汉字的最主要材料,其它的仅是辅助材料而已。』『竹简文字的书写对中国文字书写的方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竹简的制作是长条形,这样就决定了汉字书写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方向。由于简册一般是先编后写(也有先写后编的),书者用右手执笔,为了使书写方便,就决定了字行书写的秩序是从右到左。《周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中也有册字和典字,正是汇集简书的象形文字。古代丝织物虽很轻便,但很昂贵,不能普遍应用,竹木可以就地取材,把许多长度相同的竹片或木片用绳连缀在一起,展开成为比较大的面积,足以书写许多字,是简牍决定了中国汉字的书写形制。大约从东汉开始,纸逐渐代替简牍,魏晋以后简牍慢慢废置不用。所以说,汉代简牍书法是简牍作为书写材料的最后辉煌!不仅如此,汉代简牍所保留下来的书迹也是中国文字转型的重要证据,它的丰富至今人们都还没有读透过呢!
何以说是没有读透过? (当然这只是在书法的范畴内而言)汉代简牍已发现的书迹其数量巨大,但差不多各具面目,今人习简谁能遍采撷,而为简之通者?因为那里面也有众多如立如行如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