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真假
(2010-10-10 21:07:08)
标签:
文物鉴赏鉴定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看《寻宝》,感觉有些心得,顺手写了一点,友拔哥看后,写出评语:“这是一类混淆真相的节目,你想想,一件陌生的东西,几百上千的年代,一个人,几十秒就能辨别真伪,何况还有,字画,杂件,陶瓷.家具,玉器,浩瀚的艺术门类,那有天才能如此迅速的辨别,记得文革过后,山东文物店的刘春圃先生,为了替我看一幅老画,约了好几位鉴赏家,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慎重的说,真假有几分,好在那里,问题在那里?难得,记住当下除了你自己的东西,其它的都不要轻易相信,而且,当下的大师和专家也和假文物一样的多,捡漏是不会轻易的了. ”
看了这评语,我挺震动的,因为,同一事物,完全不同的观点,完全是有关知识水平决定的。在文物鉴赏和鉴定方面,我是一点不懂的,近来在轻松中看这些节目,就当学知识了,自然是一种信的态度,结果,未必如此,在这样的节目中,假的依然有。拔哥的话我是信的。因为,他的例子完全能够说明问题。
看节目的时候,在我的潜意识中也有这样的感觉,这些专家真厉害,一看便知文物的具体,当时只顾信他们,感叹他们对历史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根本没有去猜疑些什么,只是在意识的深层,萌发了一丝,他们是如何学的,能有这样的火眼金睛。我看这些节目,是愿意通过些能够在轻松中了解一些历史和相关的知识,很有兴趣,没想到,这其中也有假的。
是啊,对于一些知识,我一直赞成人对知识的一个深层把握,而不是这样浮飘着,说知道吧,深层根本不明白,说不知道吧,只是皮毛。而能够把一个事物清楚得知道,这是很大的功夫。我也想过,中国人有这样多的明理的大师啊。在我知道的人中,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的人极少极少,可在电视上可以看到很多。现在知道了,他们也是在表演。在大庭广众面前,能够这样说,真的不怕有真懂行的人来鉴别?也许,真懂的人太少了,多数人不用真功夫,也就成了这个样子。严格说,这类知识是难以做成这类电视节目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