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何为界定呢?

(2010-09-28 13:55:03)
标签:

生理

心理

年轻

调整心态

人生学问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老,何为界定呢?

中国人太多,老也提前了,现在,好多单位45岁就退休了,用人单位一般也把年龄放在了35岁,这样,人说,中国当今的老年从45,或者35开始了。

 

听了这话,看着报上这样的文章,我在想,一个人的老与年轻,是在社会上被他人用来决定的吗?人们普遍用这样的意识来说话,作为一个标准,这,体现了一个世界观和指导思想,即,人是从他人中获取到自己的存在价值的,包括生命的阶段,都是如此。这,显然是个悲哀,因为,人,太没有自信了,也没有自己掌控自己的能力。

 

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多还是社会上的能人,他们是从在社会上的显眼位置来说,再就是从自身能够挣到钱的多少来说,以此来决定自身的老和年轻。也就是说,老和年轻,要看你在社会上人家是不是用你。

 

对于这样的认为,我持不同意见了,因为,人的老和年轻,是说生理呢,还是心理。生理,我感觉,这要看你的身体状况,能够完成常人所做的事情,有一定的体力和精力,这样的身体状况还算健康,这就不老。现代医学一再把人的老向后推迟,这是有道理的。现在,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健康水平也提高了,加上知识文化对人的作用,人的年轻阶段延长了,一般是以60为界限的。所以,即便今天因为种种原因,不在社会上从事原来的工作了,并不说明人就老了。心理,更是代表人生阶段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理是客观的,可心理是自身可以调节的,当我们加强修养,不断地提升自身价值的认识,广泛地吸收知识,增添更多的情趣和爱好,这就让我们会变得更加年轻一些。

 

人对社会的依赖,应该是一个很广泛的,而不是原来一定终身的工作。不从事原来的工作,身体能力可以的话,当然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同样可以看成是自己的事业,这个观念是要确立起来的。中国的变化很大,人的思想也要从一个保守的狭隘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一味地强调人与社会这个固定的关系,是把自身当成了工具。

 

人生是个大学问,每一天都有好多的内容在大脑思考,当我们对自身很尊重的时候,自信就成为我们的一种心理支撑,不因为一些社会现象而改变自己平和的心态,让生命充实而快乐。调整心态,就是人生学问中最重要的一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