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见坤没被复旦录取,,,,,
(2010-09-14 14:38:37)
标签:
孙见坤复旦大学招生制度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孙见坤,这位让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女儿、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陈美延都称之为“先生”的人,是一名今年毕业参加高考的学生。他的国学知识很好,原因就是他读了很多的国学的书。在电视中看到,他的房间中到处都是书,且都是国学类的书,他阅读了近2000本经史典籍。在他房间的几个纸箱子中,装的是《王国维全集》、《陈寅恪全集》。我认为,能读这些书的人,还是有一定的内在的条件的,不是什么人想读就能读的,人没有引发起这样的兴趣,也许把读这些东西,只会成为一个功用性的,比如高考。
他是8岁开始迷上国学的,小时候,他似懂非懂地翻看太爷爷传下来的几百本线装书,还有用小篆誊录得整整齐齐的文集。清末民初,孙见坤的太爷爷是当地有名的乡绅。我感觉,到了他,只是在继承着家族传统,要不然不会有这样的成绩出现。
这样的人,被高校发现,是做为才子来喜欢的,复旦大学要破格录取,可陕西招办就是不允许,最后,只能进了山西大学学习历史。今天看到这一消息,我也感觉挺可惜的。可,转念一想,孙见坤在没上大学的条件下,都能有这样的水平,甚至比好多大学生还要有水平,所以,大学在什么地方上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够不断地学习。人到了一定的水平,学习的方式也就有了很多的变化,能够找一些名师引导也不是不可以。相信,他这样的人才,一定会有更大的突破。只是此事,看到中国教育的弊端。不拘一格用人材,这在中国北京大学的早期就有这样的先例,多少人都有过这样的道路,记得,梁漱溟、胡适都有过的。可今天,却行不通了……对于人才的发展方面,中国,还差得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