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卢安克教育高考功利本真金钱纯美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在好友刘海鹏的博中,我看到了他刚刚发的《一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德国人》,说的是也许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卢安克。他在文中,说到了中国的教育问题,也提及了高考。今天是高考的第二天,有些省是最后一天,有的明天还要考,在此刻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感觉很深刻的。的确,中国的教育问题太多了,其中渗透着的,就是功利。而这位外国人的行为和思想,和我们今天的教育现状、社会现状,有多大的差距啊!
我喜欢这样的文,也喜欢他的人物漫画,转发在此,把我的评语也放在了后边……
感谢好朋友刘海鹏:http://blog.sina.com.cn/u/1265663794
卢安克
他是一个德国人,出生在德国汉堡,因为一个为期3个月的中国之旅,改变了他的一生!有人说他是当代的“洋雷锋”;也有人称他是白求恩式的战士;还有人污蔑他存在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说他是“恋童癖”!
近一段时间,关于卢安克的文章被大量的转载,央视面对面柴静的专访,让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卢安克,一个有些腼腆,却和中国的乡村孩子毫无距离的天真的大男孩儿(其实他一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按照中国的说法他已经进入不惑的年龄了!可他依然有着许多的迷惑!)
也许是性格使然,卢安克本来可以过得很安逸,然而他却选择了过着简陋的生活,乡村支教从来没领取个工资,生活费全靠翻译著作的稿费。他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多是因为人们感兴趣于他的德国人的身份和中国乡村的事迹,而对于他的教育却表现的莫不关心!
卢安克授课是从来不用课本的,他教给孩子们的知识许多都是在生活中给予的,在一个看中分数,要求升学率的教育氛围中他是不合时宜的,他的班的一次英语考试就曾经考得最差!在广西当过几年老师的卢安克,对中国教育的印象是:教育,只是为了满足一种被社会承认的标准,不是为了小孩。小孩在满足这个标准的过程中,脱离了他的天性,脱离了他的生活……
今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尽管有那么多的人认为,这两天考得好坏,与20年后混得好坏没有太大的关系,可是又不得不去挤那座独木桥,这毕竟是一条对许多人来说一次改变未来命运的机会,对许多人来说这还算是一条捷径!
中国教育的问题太多,有人说他误人子弟,有人说他毁人不倦!这怎能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的呢?
我的评语:
此文真好!有很深的意义……
是说,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说到底,人活着,就是要有自己的本性,不受一些其他东西来左右
卢安克,给了我们最好的说明
看到他,我就想起了一位美国人,大兵,他和卢安克差不多,只是年龄比他小,当时只有29岁,同样是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做一个普通学校的教师,不多拿一分钱,不要特殊待遇,身边,只有一个行囊,里面有最简单的生活衣物,还有一面国旗和他的一个相框,相框里的照片是他的全家福。
当时,他还没有结婚,也没有女朋友,他说,他的女朋友一定是要支持他这样做才行,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看到这些人的行为,我真的很感动。做人,没有一丝的铜臭,只有人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