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谱通论》在沪出版
(2010-04-06 07:22:4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提笔记事 |
作为“十一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成果,这部60万字专著的出版填补了中国在家谱系统研究方面的空白。
由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王鹤鸣撰写的《中国家谱通论》,分成经纬两编,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中国家谱五千年来的起源、诞生、兴盛、转型、完善、普及和新修,其中许多论述和观点都是中国家谱研究方面的创新。
“家谱与方志、正史共同构成了中华历史学大厦的重要支柱,但家谱资料的整理、开发与研究,明显落后于正史与方志。”王鹤鸣说。
王鹤鸣表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社会变迁历经沧海桑田,身处其中的百姓家族无论大小、不分贵贱,都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这些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史共同编织着中国历史的长卷。
比如,关于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最早记录,就是在一本家谱中发现的。
据王鹤鸣介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史学界曾认为中国人第一次参加世博会是在1855年的巴黎世博会。但据北岭徐氏宗谱中记载,徐瑞珩以自己经营的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参加了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并获得了金、银大奖,这是中国人参加世博会的最早记录。
王鹤鸣说,“北岭徐氏宗谱关于世博会的最早记载,生动说明了家谱中的史料,可以弥补正史与方志的不足。”
上海图书馆是国内外保存中国家谱数量最多的单位,目前藏有中国家谱近2万多种、20余万册,收藏的家谱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尤以浙江、安徽为最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中国各种各样的家谱网站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呈现出来。据《中国家谱通论》统计,截至去年,中国主要的家谱网站至少已有169个。
2000年至2008年,王鹤鸣还主编了《中国家谱总目》,首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中国家谱汇编成目,共计收录中国家谱52401种,是迄今为止收录中国家谱最多的专题目录,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一个完整“路线图”。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