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衫客传奇》: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晚清小说

(2010-03-23 09:32:47)
标签:

陈季同

李益

霍小玉

黄衫客传奇

包办婚姻

新文学

杂谈

分类: 随手翻翻
《黄衫客传奇》: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晚清小说
 
陈季同
 

 《黄衫客传奇》是目前所知第一部中国人以西文创作的中篇小说,远早于林语堂的同类作品。小说中所体现的超前的文学观念,或将改变我们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的传统认知。作为一位清末外交官,陈季同试图为西方公众建构一个飘溢着清茶芬芳的“文化中国”。这个未受工业文明污染的文化乌托邦,打动了19世纪末的西方读者,而今天的中国读者,或许也可以从中体味那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乡愁。

  陈季同(1852—1907),字敬如,号三乘槎客,福州人,清末外交官,曾在欧洲生活十余年,是当时法国外交和文化沙龙里的活跃人物。他先后出版了《中国人自画像》、《吾国》、《中国人的戏剧》等八种法文著作,被译成多种西方文字,在欧洲产生了广泛影响。

  一 

  陈季同用法文写的中篇小说《黄衫客传奇》(Le Roman de l’Homme Jaune)1890年出版于巴黎,至今已整整一百二十周年。《黄衫客传奇》并不属于大气磅礴的宏大叙事,它只是一部爱情题材的中篇小说,但却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不少重要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开拓。

  《黄衫客传奇》早在“五四”前约三十年,就已对家长包办儿女婚姻的制度以及“门当户对”等旧观念、旧习俗提出了质疑。小说通过新科状元李益与霍小玉的自主而美满的婚姻受到摧残所导致的悲剧,振聋发聩地进行了控诉,促使读者去思考。虽然《黄衫客传奇》以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为基础,作者在人物性格与相互关系上却进行了许多改造和变动,完全可以说,这是陈季同自己的重新创作。《霍小玉传》中的男主人公李益,是个“虚词诡说,日日不同”的负心郎。《黄衫客传奇》中的李益则有很大的不同。小说借其表兄崔允明之口来这样评点李益的性格:“你有想压倒天朝男儿的雄心壮志,但你又会为了一个穷人而两手空空。当你想当一个恶棍的时候,你又忍不住要去行善。”在作者看来,李益虽然有点软弱,也少一点果决,但却是善良而真诚的。他一再给寡母去信,恳请寡母同意自己与小玉成婚。但冷酷、专横、严厉的母亲,却因对方郑氏家中社会地位低微而坚决反对。母亲利用李益性格中软弱、犹豫的一面,处心积虑地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将自己选定的另一场婚姻强加到他头上。当她得知李益将于某日回到家乡的消息,便迅速布置了一整套对付自己儿子的密谋,还搬来了甘肃总督大人压阵。李益刚到家,母亲不许他申诉任何理由,便将他引进点燃着烛光的宗祠,关闭大门,面对着历代祖先的牌位,怒气冲冲地宣称:“这次让列祖列宗来回答你!”接着是连篇累牍的训斥:

  看看这些牌位!每一位先人都有既体面又受人尊敬的头衔:他们都在那里望着你,都在质问你怎么能让他们蒙羞,这是没有先例的。你看!在他们每人的名字旁边都写有头衔和对他们为官的评语,你还能看到一个妇人的名字:每个都与我们家门当户对。

  而你呢?当你有能力继承他们的传统而且可以光宗耀祖的时候,你做了什么?你要把未来寄托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女子身上吗?正是她,在某一晚上,像花船上跑出来的歌女一样,投入你的怀抱;你竟想让这样一个女子跻身于我们高贵清华的门第吗!

  ……

  她在一种狂怒的状态中,不停地讲着、喊着、威胁着:如果他不放弃原来的计划,她就呼唤神明的报复和先人无可逃避的仇恨,向他、她自己,还有整座宅院。

  这是在祖宗灵位面前对李益进行的一场严厉审判———而且是不许李益说一句话的审判!这是从精神上朝李益打去的一闷棍,打得李益晕头转向,“他像醉汉一样脚步踉跄,心如死灰,唇上带着苦笑,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接着,母亲又进行第二步:押送李益离开宗祠,“在惊愕的年轻人还没明白母亲要干什么的时候,她已将新郎的红色绶带递过来,又飞速给他戴上婚礼时才用的金花冠;然后,不给他恢复正常的机会,她打开大门,将他推入灯火通明的大厅,她向众人鞠躬致意,高声宣布:‘承蒙总督大人光临寒舍,着实令蓬荜生辉。今以亡夫的名义宣布,同意爱子李益与卢小姐喜结连理!’”于是,接下来就是中国传统婚姻的“拜堂”场面。“神智不清的李益”,被妈妈推到一个年轻女子的身边。

  ———跪下!她用坚决的语气说。看到一旁的卢小姐已经俯身而拜,而他还没有跪倒,妈妈一手放在他肩上,重复道:

  ———跪下!你没看到你在这儿多丢脸么?

  僵硬地,他拜倒又起来……成了礼。

  他好像处于一场噩梦当中:朦胧中,他看到人们来到身前,笑着向他说些他无法理解的言辞。恍惚中,他意识到自己走来走去,好像有另一个像自己的人,向宾客施礼,拜谢总督,总督又颔首答礼。

  他目光呆滞,觉得心中痛楚万分。他是在哪里?人们对他做了什么?

  小玉呢?为什么小玉不在这里?

  ———您的儿子怎么了,夫人?他好像不太舒服。

  ———很可能的,他太累了,可怜的孩子!多年的用功,多次的考试,还有旅途疲倦;刚刚重逢的激动,马上又是婚礼的激动。

  当他一恢复知觉,马上明白了上面的问话和对答。可是,他又陷入了麻木的状态。

  他觉得透过一层面纱,又看到一张曾经微笑着的面容,现在,面容上凝结着可怕的怨恨:在他对面,云雾之中,黄衫客抖动他的箭囊,发出令人恐惧的声音,然后,用弓箭瞄向自己。他听到弓弦的颤动,耳边响起羽箭的蜂鸣。猛然间,一道闪电划过眼前,他头痛欲裂,之后,一切都消失了!……他昏了过去。

  从此,“三个星期中,李益处在生死一线之间。”他大病一场。也从此,他把妈妈当做“一个怪物,一个追逐他、啃噬他的心的吸血鬼。一见到她,他就觉得厌烦,生出疯狂的愤怒”。这是写得很有震撼力的一章。其中李益母亲的形象,她的许多言行,确实令人震惊,也让人颤栗。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写过一个曹七巧,她因为自己没有得到过幸福,就千方百计破坏子女的幸福。作者写得很深,挖到人物心灵的深处,刻画出了一个典型。陈季同在《黄衫客传奇》中,同样塑造了一个典型人物,那就是李益的母亲。这个母亲从28岁起就守寡,她当然吃过很多苦,于是,她觉得自己必须获得子女面前的绝对权威地位来作为补偿。她必须让子女绝对服从自己的一切决定,而不考虑子女本身幸福与否。正像第十八章中李益谴责母亲时所说的那样:“为了满足你的虚荣心,要以我的生命为代价。”最后,终于逼得李益在23岁的青春年华就发疯致死。《黄衫客传奇》确实写了一出震撼人心的专制包办婚姻的悲剧,完成了连后来的“五四”新文学都未能较好完成的任务。这是陈季同的一个突出贡献。

  二

  《黄衫客传奇》艺术上的一个贡献,在于相当出色的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中国传统小说并非没有心理描写,《红楼梦》里就写了不少,但那是作家从生活中撷取原生态素材的自然结果。真正与现代心理科学相伴随的心理分析与描写,应该说源自近代欧洲。陈季同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便是受到欧洲近代文学的影响。但他又似乎摈弃了欧洲近代小说心理描写有时过于琐细繁腻的倾向。《黄衫客传奇》中的心理描写,往往简洁,精当,内涵却又比较丰富。以第三章会试发榜时主人公的心理期待为例,就写得相当精彩:

  只剩下四个名字待写了。李益面色苍白,看着他的朋友。(已知自己获得第十五名进士的)崔生握住他的手,用笑容鼓励他。

  又写了一个,不是。下一个、再下一个,都不是。

  现在,只剩下一个空缺了:这是第一名,状元。

  在这个庄重的时刻,四周一下子变得非常安静。大家能听到所有年轻而兴奋的心脏在跳动。书吏停了一下。他不慌不忙,将毛笔蘸在墨汁中,仔细地沥干,又朝身后的人群看了一眼。这一刻,尽管职位卑微,他却是场上的主宰。他写下最后一个名字:

  “李益,甘肃省。”“李益”,数千个声音重复着。

  雷鸣般的欢呼声响起来,在贡院的天空回荡。

  此刻的李益十分平静;反而是他的朋友无法抑制喜悦的心情,在欢呼中出尽风头。

  只有真正懂得心理学的作家,才能将紧张时刻的心理悬念写得如此扣人心弦。《黄衫客传奇》中心理活动的描写,涉及方面比较宽广多样:有纯情,有欲望,有期盼,有密谋,有幻觉,有梦境;心理变化从波峰到波谷,幅度非常之大;写法上也有或含蓄、或直露、或正面描写、或侧面提示等差别。然而我更为欣赏和重视的,还是那些心理分析性质的笔墨。陈季同的心理分析,常常与事件的叙述、性格的刻画巧妙地交融在一起:叙述中寄寓着分析,分析中体现着性格,有时简直难以分辨。我们上面引录的李益在事先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母亲强迫与卢氏拜堂成亲的那段文字中,就有不少笔墨实际上是心理分析,它们折射出母亲的专横与冷酷,也反映了李益的痛苦与愤懑以及精神上受到的严重伤害。至于第二十四章中李益被朋友引往郑氏家里与霍小玉再次见面的情景,更是大量地运用了心理分析,这些笔墨收到了特殊的感人效果,也显示了李益性格上的弱点以及悲剧的终于无可避免。这类笔墨,在全书中非常多,构成了《黄衫客传奇》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色。

 

http://news.sxlbl.com      时间:2010-03-22 16:33     来源:中华读书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