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哲学和语言,观点、理论和自然

(2010-01-13 09:34:20)
标签:

文学

哲学

语言

观点

理论

自然

我的思考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文学是什么呢?原本的定义,最简单的定义,文学是人学。语言的发展让文学越来越复杂起来,可这种复杂也是社会存在。研究人的最根本性的问题,即,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哲学,当今的哲学也让人有着极大的反思。这一切都是要用语言来实现的。可语言的功能能够实现这些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语言,在好多时候是游戏。语言经常是混乱至极的。当喜欢语言到了和生命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发现,语言又是一个最大的混乱,因为,其表达难以真实地表达自身。

 

人生最好的语言,是有鲜明的观点,而这观点却有着极大的自我性。越是深刻的东西 ,越是难以离开自身,可越是自身的东西,又是最个性化的东西,他人是难以理解的,换句话说,也没有必要全部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观点,若是这样,就大有模仿的可能。作为出观点者一方,不应有丝毫的强加性,而只是自身的存在。若是自己的观点强加,本身就是语言的混乱。人生观点的相近性或说一致性,也仅仅标明人生路上的同路人。至此,陶潜的观点,却是今天世上最好的哲学。

 

西方哲学,所产生的本土就在西方,而对于东方来说,作为文字符号学习是可以的,但作为理性观点接受和吸收,就把知识的范畴作了缩小和限制,这是不可能的,人们妄图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因为,任何一个观点的形成,是要经历多少代人的实践最终产生的。

 

今天的学问人,多有急功近利的想法,愿意以功论德,没有人类的大观点,一切都是惘然。

 

知识的确需要奠基,但是, 一个人的有效生命和知识长河的存在是无法比拟的,若是把知识都能贯通,真的是可怕。近来,我却感觉,有一定的知识奠基,善于思考和捕捉现实生活中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从中体察和挖掘根基,摆脱时髦的说教,也许,人自身的理论也就建立起来了。这是我说的自然。

 

善于学习吸收和勇于摆脱说教,这同样是思考中的一个极为矛盾着的问题,但是很有意义。这一点我是明了的,凡想在知识上有一点尊重,必要真诚和躬身,不强加于人,只做自己。这个自己是自己永远接受的自己,非在乎任何人评价的自己。没有这样的思想,对于知识的探究也许会是中止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