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代藏书家、书目专家丁福保

(2010-01-12 13:24:05)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手翻翻

丁福保(1874.6.22——1952.11.28)

  丁福保,(1874~1952)近代藏书家、书目专家。字仲祜,号畴居士,一号济阳破衲。江苏无锡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次年考取季才,后随华蘅芳学数学,编撰了《算学书目提要》。又鉴于身体多病,改习医学,创办丁氏医院、医学书局,先后编译出版了近80种国内外医学书籍,合称《丁氏医学丛书》。1918年就编有《历代医学书目提要》,后又与人合编《四库总录医药编》,兼收中外医学书籍。辛亥革命前后,编辑刊印有《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历代诗语续编》、《清诗话》等数部丛书。喜藏书,早年仰慕南菁书院藏书,曾手抄书院目录1册,以备购藏。1924年自称藏有“十万又三千”卷书,建“诂林精舍”,后来,藏书达15万卷。先后捐赠各国图书馆、学校,其中捐给上海震旦大学图书馆2万余册、5万余卷古今刊本。编著有《文选类诂》、《尔牙诂林》、《古钱大辞典》等。

丁福保在《佛学丛书》自序中说:

  余自垂髫后,即喜披览典坟,为义理辞章考据之学者10余年,奔走衣食,任算学教授者6年,翻译医书,为人治病者10余年,积书至10余万卷,而于各种学问皆一知半解,未能深入其奥宓,惟涉猎之余,性喜刻书, 因成《医学丛书》、《文学丛书》、《进德丛书》,凡3部。
  
  然蹉跎荏苒,年逾四十,而道不明,德不立,晓夜以思,为之惧且耻,茫乎未知人生究竟为何也。于是悉弃其向所为学,一心学佛,聚经万余卷,积数年之力,钻研穷究,始知内典之博大精深,非世间书籍所能比拟。
  
  他是一个大有慧根的人,虽然年近40岁才开始信佛,然而他勇猛精进,研读经典,刻印经书以弘扬佛法,捐输钱财以救贫困;曾在无锡创设贫民教育社,首捐3千银洋以为倡导,他常捐钱给无锡图书馆,使图书馆购书供人阅读,以启发民智。
  
  仲祜在民国初年,曾刻印佛经流通。他印经流通的方式,见于《丁氏佛学丛书》所附的启事:
  
  先垫出资金1万元,为编译印刷各费。此举非谋利性质,故每月不提官利,须持各种佛书流通后,再将基本陆续归还,若有盈余,决不提取,即以盈余广印经典;或划出一分,为印送佛学门经书之用,论其结果,他日即以余款及经典,移交热心弘法之人……。
  
  奉劝海内同志,或集款,或个人之款,亦可照敝处章程,开办佛经流通处,不过暂垫款项而已,垫付之资金,他日仍可归还,在已则无所捐失,在人则获法施之利,自度度人,莫妙于此,大善知识其有意于斯乎?

  仲祜以弘扬佛法、流通佛经为志,惟感于佛教经典文字艰涩,于初学者不易了解。虽然历来缁素大德多有注疏解说,而古人注疏多重于判教科文,谈玄说妙,这都不是初机学佛的人所能领会的。因此,他选择了一些卷数较少的经典,依照汉儒训诂的方式,逐字逐句的解释,这种解释,没有繁琐的科文,也没有谈玄说妙的玄理,而名之曰“笺注”,使初读佛经的人容易入门。这种逐字逐句解释的方式,在今天看来,乃是一种非常繁琐,且割裂经文的“笺注”。它是在每句之后,再以一大串小字来注解,不过在当时说来,已经是相当进步的方法了。

  1920年,仲祜以他已笺注脱稿的十多种佛经、学佛入门的小册子和佛学辞典,合起来命名曰《佛学丛书》,分册出版,这套书出版的因缘,见于他写的《佛学丛书自序》一文中:
  吾国之有丛书,由来久矣。小戴甄录三代制度而为《礼记》,不韦收集晚周遗说而咸《吕览》,说者谓后世丛书,权舆于此……。于是流通佛经,为烦恼海中设一慈航,普度含灵,截断生死流,登彼涅盘岸,以跻之清泰之域。惟经文奥衍,非注不能明也,而古注尤为难读,非初学所能会悟,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惟有舍弃一切,发弘誓愿,编纂初学入门之书,及佛学辞典,与别为浅近之笺注焉而已。所谓浅近之笺注者,须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既不敢空谈晃漾,游衍而无归;又不敢显分宗派,出奴而入主,仍用汉儒注经之例,以之为模范焉……。
  
  佛经之注,过繁则阅者厌倦,未终卷而辄弃去,过简则语焉不详,不能有所发明,余力求繁简得中,欲免此二者之弊,惜有志焉而未迨耳。呜呼,法海无涯,偶尝一滴;管蠡之见,所得几何,率尔操觚,安敢遽为定本?未能自度,先欲度人,以盲引盲,人已两失,甘露不善用,而翻成毒药,是余之所大惧也,然必待自度而后度人,恐度人终无其时,此余所以毅然决然而笺注佛经者,职是故也。
   
  福保在上海行医垂30年,于应诊之外,注经著书,他日常鸡鸣即起,开始工作,日间应诊,晚间继续于灯下工作,虽严冬盛暑,而工作不辍。在上海数十年,不大参加上海佛教团体活动,这大约与他的职业有关。他白天忙于应诊,晚间忙于著书,就没有余暇去参加各种活动了。

  福保晚年不复为人治病,他在住宅之旁另筑一小楼,三间二层,名曰“诂林精舍”。精舍楼下为中厅,东为客室,西为食堂。楼上则图书满架,古今典籍咸备,生活起居皆在此精舍之中。每周之首,恒邀集亲友,谈笑为乐,晚间则以糜粥素菜待客,十余年不曾间断。吴稚晖先生亦时为座上客,抗战时期稚老入川,提倡粥会,盖即源此而来。

  福保垂老注经著书不辍,他的朋友李审言在《丁氏佛学丛书序》中称:
  吾友丁君仲枯,本以经生精研训诂,既而上究轩岐本经,为大医王以救世,又复为晁陈目录之学,今则谢绝一切,颛以笺疏佛经为业。
  

  1952年,福保以老衰在上海逝世,享年79岁。他一生著述等身,而流传最广、最为人所称道的,则为他所翻译编纂的《佛学大辞典》。

 

本文摘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93282.htm?fr=ala0_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