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史学入门》散说

(2009-10-29 13:53:30)
标签:

中国史学入门

顾颉刚

何启君

学习读书

用心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中国史学入门》散说

   《中国史学入门》散说

 

 

总是得到这样的启发,感觉一些知识是这样积累的。在读别人的文的时候,读着,总有启发,这启发是说,其中有一些你知道,但是在理解或者在把握上没有到位。我真的很喜欢这样的文字,是说那些一读,就能给我一个感觉的文字。也许,这文字是读了不知多少遍的,可是,再读起来,虽然知道读过,但依然有着新的感觉和启示,且我能知道文字的功底,不是说这字如何,是字中集合起来的表达。人说话能够到位很重要,没有到位的资格是到不了位的,学着说人家的话,怎么看怎么别扭。其实,这些很好的文字,字多是普通着的,说的事,也许多数有点文化的人都会知道,但是,能够说到这个份上,让读的人能够读到这样的程度,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至少是对于所说的事很熟,这事,也就是我的用语,其实,是一个大门类的知识。所以,人一说话,就能够感觉到所具有的知识与人不同,很深啊!

 

我喜欢白话一样的文字,因为,这样通俗。说话写字,都是和人的交流,没有必要去做作,非要自己彰显着什么。但是,你要真的会读,自然也能够知道的,这白话的功底不浅啊!能把语言用到这样炉火纯青的程度,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人把这样的作为当作事来做,一生很好啊。对自己很好,因为,永远有着做不完的事,对他人,很有益啊,因为可以和别人交流。当文字真的好到这样的程度的时候,我都感觉,真的是宝啊!可以流传下来的……

 

说这些,是想说,又看到朋友的文,关于顾颉刚的《中国中学入门》,说这书的时候,主要是说何启君通过与顾颉则的交流,也就是他的口述,记录了五六本子,后来整理出来后,我们看到的这书。在这儿,我们暂且不说顾颉则的史学知识有多深,是想说,与人的交流,与这样的人交流,聊天都是知识,且何启君是有心人,把这些说的都做了记录,所以,记录是一件很好的事,我想,他当时记录的时候,并不一定就是要出版,但是,能够抓住最好的时机来学习,用最好的方法来记住,以后,就不一定是什么了。我从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学习没有一定的方式,只要心中能够感受得到。向有知识的人靠近,比如这书籍,会给我们很多有益的东西。

 

记得以前读,让我对顾颉则做了一些深入的回顾,还记得当时,手头的报纸上有一个整版说着顾颉则,可还是没有去读这本有价值的书。今天,再读此文,我去网络上找了这书,《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口述,何启君整理的,一看,好多版本啊!有的是多次再版的,可见书之好。继续读吧。感谢朋友的介绍和提示……

读了再说……

 

朋友说,书的封面是绛红色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是07年10月出版的这本吧

 

      《中国史学入门》散说

本书目录:

序言

  前言

  一、中国民族史概要

  1.打破两个错误的观念

  2.中华民族的形成、壮大和发展

  (1)商

  (2)周、秦

  (3)汉、

  (4)三国、两晋

  (5)隋、唐、五代

  (6)宋、辽、金

  (7)元

  (8)明

  (9)清

  3.各民族神话中的祖先

  (1)盘古开天辟地

  (2)三皇五帝的各种说法

  (3)夏、商、周的传说和历史

  二、经书、子书和战国古书

  1.最早的中国文字

  2.经书漫淡

  (1)《诗经》

  (2)《尚书》

  (3)《礼经》

  ——《仪礼》

  ——《周礼》

  ——《礼经》

  (4)《春秋经》

  ——《佐传》

  ——《公羊传》

  ——《榖》

  (5)《孝经》

  (6)《论语》

  (7)《孟子》

  (8)《尔雅》

  (9)《易经》

  [1] (10)经书杂论

  ……

  三 中国史书

  四 杂史

  五 经学、汉学

  六 清代古学整理、考据学

  七 史料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八 略谈中国古代社会

  九 浅谈中国古代社会

  十 中国宗教史略

  十一 中国哲学史略 

  十二 中国历代京都和北京小史

  后记

  修订再版后记

  校订后记

  三版校订后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